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好,我是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员,请问您是XXX吗?请问您近期去过哪里,有没有佩戴口罩?使用过什么交通工具?有同住的人吗?别急,再想想……”类似的话,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调小组的5名流调队员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流调第三梯队的成员,杨云林和他的同事们24小时待命,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一切有关的蛛丝马迹,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密接、次密接统统都找出来,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传播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追溯时间跨度大,流调对象回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对方尽可能地回忆起详细的生活轨迹,我们会想尽一切方法,比如通过微信、支付宝的消费记录来帮助回忆。”杨云林说,很多时候流调对象会产生不信任、不理解,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支支吾吾的不想说。遇到这些难题时,每一名流调员都以极大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碰到时间跨度大、生活轨迹多的,光电话流调就要打一个多小时,手机都发烫了,挂断电话后还要继续填写各种表格和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调小组成员中有的是家有两个孩子的军嫂,有的是准爸爸,有的是宝妈,有的是“奶爸”。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工作经常是两地跑,白天在单位上班电话流调,空闲时间开交流会,分享好经验,总结好方法,晚上还要去区里集中参与现场流调工作,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态。好几名队员声音都嘶哑了,但大家依然默默坚守在岗位上,毫无怨言。

文字:李谆谆

叶榭镇供图

编辑:贾丽 陆怡怡 桂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