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话不长2022-03-23 21:35国家提倡使用公筷已有一些年头,但成效并不大。提倡使用公筷的环境背景是合餐制的传统,如果像某些国家那样广泛采用分餐制,或许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分餐制+公筷公勺”的时间其实比合餐制更长。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已经出现“分餐”而食。在重视礼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载着道德教化的目的。分餐制曾是贵族的饮食方式,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展示出来的就是分餐制。当时的民众也在学习贵族的分餐方式,因此分餐制得以在全社会普及。到了宋代,宋高宗赵构吃饭还用公筷夹菜,并把未沾自己口水的剩饭剩菜赏赐给宫人们。当时贵族人的家里,把使用公筷作为一种待客礼仪,用公筷给客人夹菜。宋代以后,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经济水平的发展,合餐制才开始萌芽,并逐渐变成社会主流的饮食习惯,延续至今。过去几十年,由于甲肝、非典等疫情的流行,曾兴起过几波公筷使用热潮,但疫情过后很快便沉寂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公筷的普及?我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饮食卫生的认识不够。一群人一起吃饭,一盘菜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无疑给到各种细菌病毒传播的机会。但沾在筷子上的唾液看不见摸不着,谁也没觉得有问题。谁要是科普一下唾液里可能有的细菌病毒,一定会有一堆声音说,哪有那么严重,大家身体都好好的。实际上,唾液里面存在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便是近些年大家耳熟能详的幽门螺旋杆菌,中国有超过一半人被感染。这种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会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而筷子就会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欧美人由于多采用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而其他的诸如甲肝、戊肝等病毒(乙、丙、丁肝不在此列)均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公筷能最大程度避免这些病毒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新冠、流感病毒虽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使用公筷仍可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很多人认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种看法有局限性,应该是反过来,使用公筷的最大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换个角度思考,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阻碍公筷普及的另一个原因,是感情因素。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宋代以来的传统饮食习惯,它让就餐气氛变得热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如今一旦有人拿来公筷,常常会引来同桌就餐的一些人的不快,他们会认为对方嫌弃自己,甚至因此怀疑彼此之间的感情。中国人的饭桌上,除了用自己的筷子给自己和他人夹菜的普遍,常常还有人在喝酒时把自己杯里的酒倒给别人,意在劝酒,或把别人杯里的酒倒给自己,意为体恤,至于酒中混有自己或别人的那些不可名状的口中物,完全不当一回事,而且以此来显示感情之深。在合餐制的传统习惯下,要改变大家的观念并不容易。但相对于分餐制的推广,使用公筷难度显然更小。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合餐改为分餐,将要配备多几倍的餐具,花费更多的人力进行食物的分配,开支将会显著增加。此时,若提供足够的公筷,即可达到接近的效果,当然,前提是食客的配合。对于人们在家中就餐,分餐同样不太现实,而使用公筷依然有其必要性。虽然人少,但一旦有人存在某些身体症状而使得细菌病毒可能通过口口传播,将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即使每个人都健康,养成这种习惯对整个社会使用公筷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没有任何一种观念是不能改变的,人类之所以越来越文明进步,正是行为越来越文明进步所致。文明对应的,是真善美,是卫生、健康,是科学,这都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使用公筷会影响亲朋感情吗?不,文明人传递卫生习惯,维护他人健康,更有感情!-END-公筷影响亲朋感情?

国家提倡使用公筷已有一些年头,但成效并不大。

提倡使用公筷的环境背景是合餐制的传统,如果像某些国家那样广泛采用分餐制,或许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分餐制+公筷公勺”的时间其实比合餐制更长。

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已经出现“分餐”而食。在重视礼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载着道德教化的目的。

分餐制曾是贵族的饮食方式,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展示出来的就是分餐制。当时的民众也在学习贵族的分餐方式,因此分餐制得以在全社会普及。

到了宋代,宋高宗赵构吃饭还用公筷夹菜,并把未沾自己口水的剩饭剩菜赏赐给宫人们。当时贵族人的家里,把使用公筷作为一种待客礼仪,用公筷给客人夹菜。

宋代以后,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经济水平的发展,合餐制才开始萌芽,并逐渐变成社会主流的饮食习惯,延续至今。

过去几十年,由于甲肝、非典等疫情的流行,曾兴起过几波公筷使用热潮,但疫情过后很快便沉寂下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公筷的普及?我想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对饮食卫生的认识不够。

一群人一起吃饭,一盘菜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无疑给到各种细菌病毒传播的机会。

但沾在筷子上的唾液看不见摸不着,谁也没觉得有问题。谁要是科普一下唾液里可能有的细菌病毒,一定会有一堆声音说,哪有那么严重,大家身体都好好的。

实际上,唾液里面存在比较普遍的一种细菌,便是近些年大家耳熟能详的幽门螺旋杆菌,中国有超过一半人被感染。

这种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会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而筷子就会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欧美人由于多采用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

而其他的诸如甲肝、戊肝等病毒(乙、丙、丁肝不在此列)均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公筷能最大程度避免这些病毒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新冠、流感病毒虽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使用公筷仍可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

很多人认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种看法有局限性,应该是反过来,使用公筷的最大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换个角度思考,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阻碍公筷普及的另一个原因,是感情因素。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宋代以来的传统饮食习惯,它让就餐气氛变得热烈,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可如今一旦有人拿来公筷,常常会引来同桌就餐的一些人的不快,他们会认为对方嫌弃自己,甚至因此怀疑彼此之间的感情。

中国人的饭桌上,除了用自己的筷子给自己和他人夹菜的普遍,常常还有人在喝酒时把自己杯里的酒倒给别人,意在劝酒,或把别人杯里的酒倒给自己,意为体恤,至于酒中混有自己或别人的那些不可名状的口中物,完全不当一回事,而且以此来显示感情之深。

在合餐制的传统习惯下,要改变大家的观念并不容易。但相对于分餐制的推广,使用公筷难度显然更小。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合餐改为分餐,将要配备多几倍的餐具,花费更多的人力进行食物的分配,开支将会显著增加。此时,若提供足够的公筷,即可达到接近的效果,当然,前提是食客的配合。

对于人们在家中就餐,分餐同样不太现实,而使用公筷依然有其必要性。虽然人少,但一旦有人存在某些身体症状而使得细菌病毒可能通过口口传播,将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

即使每个人都健康,养成这种习惯对整个社会使用公筷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没有任何一种观念是不能改变的,人类之所以越来越文明进步,正是行为越来越文明进步所致。

文明对应的,是真善美,是卫生、健康,是科学,这都是我们所应追求的。

使用公筷会影响亲朋感情吗?不,文明人传递卫生习惯,维护他人健康,更有感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