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人类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力和受众越来越广泛。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人类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力和受众越来越广泛。

但与汉语适配的汉字,因其和字母文字的天差地别而成为学习的障碍。汉语拼音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契机。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拼音的设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果作一些优化,可能更符合拼音的书写和阅读,为中国的发展以及和世界的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调

声调

我们现在的声调是用四个符号来表示四个音调,其实用三个符号就够了。因为我们可以默认第一声不标明声调符号。

现在的声调的写法都是标记在字母上面,这对手写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在键盘上打出来很繁琐,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松地打出来。这就造成了拼音很少出现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大大浪费了拼音这个宝贵资源。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可以定义"r"为第二声,"v"为第三声,"l"为第四声,不写在字母的上方,而写在韵母的右边,问题就解决了。

声母

声母

在声母表中,取消"zh""ch""sh",仅保留在部分单字中,以示区别。在词语中,不需要卷舌的声音来区分一个词语。不管你是平舌还是卷舌,人们都能听出来你说的是哪个词语。而且,实际上,很多南方人在生活中说话,并没有区分卷舌和平舌,并不影响交流。

韵母

韵母

在韵母表中,首先"ang" "eng" "ing" "ong"这四个韵母中的"n"应该去掉,变成相应的"ag" "eg" "ig" "og",发音不变。这样拼写起来就变得很简洁。

"er"用"ea"替代,尽量不用声母中的"r"来组成复合韵母。还有一个原因是"r"用来作为声调的第二声标志,不宜用它来标志韵母。

其次,ü这个声母,这有点不合时宜,因为u上两点很难在键盘上打出来,不利于在电脑上输出。所以,ü这个韵母就用"v"表示,实际上现在的输入法也是这样操作的。

"ün"在"j,q,x"后面去掉"u"上的两点,直接改为去掉"ün"这个韵母,统一为"un",只不过在"j,q,x"后面时发音改变

"ian"改为"ien",因为改后发音和韵母拼读才一致。比如,"tian"改为"tien'''。"yan"改为"yen"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拼写规则

拼写规则

汉语是以字为单位的,而英文是以词为单位,词是比字更高的一个维度,其实,在拼音时,汉语也可以提高一个维度,变成以词为单位,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和英语单词对应。

在中国小学生的书本上,拼音都是一个汉字对应一个拼音,在谷歌翻译时,已经是以词为单位在对应汉语拼音。

对于每个汉字,都能用 "声母+韵母+声调" 来组成拼音。 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汉字的拼音组成一个汉词的拼音。而有选择地去掉汉词中的声调就可以当做一个汉词。每个汉词对应一个英语单词。 而每个汉词的拼音对应的是英语单词的音标。

还有在"j""q""x"后面使用的"i"特别多,造成文章拼音中看上去太多的"i",而实际上去掉"i"不影响发音。比如:加"jia"中的"i",去掉"i"拼成"ja"发音是一样的,穷"qiogr" 中去掉“i”,变成“qogr”。瞎"xia"拼成“xa” 。

在英语,名词后面加‘s,表示所有格,在汉语拼音中,也可以用加‘d来表示。 比如中国的。在英语中写作 China's , 汉语拼音中可以写作 Zogguo'd 。

成语

成语

成语和有的俗语,如果当做一个词语,用拼音连写的话,因为辨识度比较低,读起来比较麻烦。但仔细观察大部分成语,发现成语基本上都是对称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各自成为一个词语。所以,我们可以在中间加一个“-”,既可以成为成语或俗语的标志,又有利于前后词语的分割和认读。

比如: 挑拨离间 tiaobo-lijen 大惊小怪 dajig-xaoguai 守株待兔 souzu-daitu

人名

人名

中国人的名字由姓名组成。姓在前名字在后。不像英文那样姓和名字分开。如果用拼音拼写,我认为应该按照传统写在一起。 比如:李建成 Lijenceg 。第一个音节就是人的姓(Li),后面的音节就是名字(jenceg ) 。但这样同名得太多,可以保留中文作为名字的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词性

词性

1 量词

英语中量词比较少,主要是"a""an",复述加"s"表示,汉语中量词非常多,比如"一个ige","一辆iliag""一把ibav"等不胜枚举。当表示单个数量时,我们把"一yi"前面的"y"去掉,以"i"开头,表示这个词是一个量词。如"一个""ige","一把""ibav"等。

2 副词

在谈到副词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副词都是以"dy"ly"等结尾的词。这些词的最后一个发音都是"i"。而中国的副词是以"地de"结尾,虽然汉字是土地的“地”,但它的发音是"的"。这不能不让我想到。"地"可能是前人引进来的外来词。原本应该也是和英语发音一样,最后一个因发"i"。后来因为嫌麻烦,被人改成“的”得发音了。所以,我们把"地"发音改回"di",记作"dy"。以此和形容词"的"加以区别。

比如:"快乐地"写作"kuailedy"。地发音改为"土地"的"地",不再把"地“当作一个多音词。

汉语中的形容词以"的de"结尾。并且连写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和定语格的"de"加以区别。比如,"残忍的敌人"中残忍作为一个形容词, 整体写作"canrende diren" 。"残忍的含义"中残忍作为一个名词,“de”作为定语格要分开写,整体写作“ canren de hanyi”。表示残忍的意思是什么。"de"作形容词后缀时句子结构不变。而作定语格时翻译成“ of ”,定语要移到所修饰的词的后面。

3 介词

作为句子结构的标志词,介词用得比较多。为了使得介词更容易识别,我们把介词的声调尽量去掉。比如"在zai","就jiu","有you","向xag","上sag","下xia" 等。

同音

同音

汉语中,有非常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并不影响书面交流,但如果转化为拼音,由于发音和书写都相同,严重影响书面认读与交流。可以用以下方法加以区别。

第一,标明一部分声调,就能去掉一大批的同音词。比如" 陀螺tuoluor "和" 脱落tuoluol ",只要标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这两个词就可以区分开来。

第二,即使标明声调,汉语中还是有很多同音词,尤其是同音字更多。比如"七"这个字,就有非常多的同音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用英文的首字母来区分。这时妻子的"qi",我们可以写作"qiw",在后面加上英文妻子"wife"的首字母,这样就可以区别“七”和“妻”。按此方法,我们可以去掉几乎全部的同音字和同音词。

时态

时态

英语的时态有16种,汉语的时态没有英语那么复杂,我简单的归纳了4种。

过去时:动词加"le"表示过去式。比如:爆发了baolfale, 保留了baoliule,忘记了wagjile 。

完成时:

1 yivjig+动词+le。比如:我已经吃了饭。 wo yivjig cile fanlm le.

2 动词+guo,比如:我吃过饭了。wo ciguo fanlm le.

进行时

1 zegzai或zai +动词 比如:我正在吃饭。wo zegzai cifan . 我在打球。 wo zai dav qiur .

2 动词+ze 比如:我望着天空发呆。 wo waglze tienkog fadai.

将来时

jag+动词 比如:我将要去吃饭。 wo jag yao qu cifan.

总结

总结

在计算机时代,应该要把拼音纳入到计算机中,我们可以把声调通过字母来代替,这样就容易在电脑上打出全息的拼音汉词。

拼音还有一个作用,可以作为学习英语或汉语的桥梁,发挥出中介作用。因为拼音和英语同属于字母文字,更容易参照学习。现有的英语教材完全看不到一个汉字,没有发挥出文字在汉语教学的作用,而如果引入拼音词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字有非常大的难度,如果利用拼音来学习汉语就简单得多了。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果能够把这种方法推广使用,让更多的人来优化汉语拼音,一定会像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用的人越多,优化的时间越久, 就会变得更加科学和更加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