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改革开放大局初定,招商蛇口实干兴邦。

2022年,经济发展平稳运行,招商蛇口稳中有进。

今年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称招商蛇口)迈入的第43个年头,招商蛇口始终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强调综合运营的同时,还注重以创新发展的方式描绘公司的前进道路,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承载者”。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招商蛇口在2021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月22日,招商蛇口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06.43亿元,同比增加23.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72亿元,同比减少15.35%;基本每股收益1.16元。

同时利润分配延续稳定,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4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约占归母净利润40%。总体来看,招商蛇口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达326亿元。

对此已有多家券商表示,招商蛇口在销售方面表现突出,在财务领域维持稳健,因此信用优势明显,具备长期竞争力,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当下:强调综合运营

立足当下:强调综合运营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坚持“稳”字当头,遵循“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总基调不变。在这种行业形势之下,招商蛇口立稳行业排头兵地位,提质增效,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企业沿着高质量的综合运营之路前行。

在发展模式方面,招商蛇口坚持独特的“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发展模式,同时全面参与中国以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城市化建设。招商蛇口从城市功能升级、生产方式升级、生活方式升级三个角度入手,为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为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工作配套提供多元化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

2021年,招商蛇口面对行业重大变局,重新审视了业务模式和商业逻辑,在133341战略的基础上,坚定贯彻落实 “三个转变”:一是坚定从开发为主向开发与经营并重转变,把握好规模与成长的关系,坚持价值导向;二是坚定从重资产为主向轻重结合转变,加大轻资产业务的发展力度;三是坚定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提升能力、形成文化。由此加快转型步伐,防范行业风险,实现逆市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招商蛇口继续围绕区域聚焦、城市深耕策略,其园区业务、开发业务和以集中商业为主的持有类业务均已实现在全国核心城市重点布局。2021年,公司在划定的“强心30城”中权益地价投入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达90%,其中重点布局上海、深圳、南京、广州、杭州等核心城市,位于国家重点城市群长三角和粤港澳的合计投资比重超70%。

纵观招商蛇口融资成本情况,公司持续坚持的稳健财务和多渠道低融资成本策略依旧表现优越。2021年公司不仅优化销售回款管理举措,缩短回款周期,同时还大力提升现金流管理能力,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直接融资工作,票面利率多次创下相近时间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利率新低。招商蛇口全年综合资金成本为4.48%,公司综合融资成本大大降低,成效显著,年末“三道红线”监测指标全部绿档,为公司今后的创新发展道路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眼未来:注重创新发展

着眼未来:注重创新发展

创新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创新者能够紧随时代发展,创新者能够稳定自身发展态势,创新的基因一直都融入在招商蛇口的血液之中。

2021年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业务创新多线并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未来稳步前进。

首先招商蛇口坚持“科技赋能”,以数字化作为重点转型方向,强调利用数字技术作为关键支撑。公司以主营业务为出发点,推动数字化营销、落实全面数据化经营、进行数字化投资管理、实现智慧空间联动、打通业态全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加强经营管理,提升客户体验的目的。

同时招商蛇口助推“金融创新”,2021年以公司原持有的万融、万海大厦为基础资产的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简称“蛇口产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位列国内首批9单基础设施REITs之一。至此之后,公司形成了蛇口产园REIT和招商局商业房托的境内外双平台,全方位助力公司业务的发展。

此外招商蛇口注重“业务创新”,其中挺进“大健康”产业就是一个良好范例。招商蛇口在深圳、广州、武汉、杭州等核心城市城市,全方位构筑新型的“地产+健康”智慧康养赋能综合发展的商业模式,成功拓展落地5个项目;积极探索以“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模式为主的养老业务,三个项目顺利开业。由此可见,招商蛇口正努力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对主业实现赋能。

时代变化于招商蛇口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立足当下和着眼未来缺一不可。在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承载者”的道路上,招商蛇口将会继续前进的脚步,一路乘风破浪。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