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幼儿园同样也是。
当孩子被送到幼儿园之后,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没有了妈妈和家人的照顾,一切什么都要靠自己。
就算是幼儿园老师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帮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超过了老师设定的限制时间,剩下的就要靠孩子自己了。
幼儿园对孩子的锻炼程度比我们想象中更大
首先要战胜内心的恐惧
就算是对于成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对自己仅存的安全感冲击非常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勇往直前的。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困难指数更大。因为他们内心的经验积累并不是很丰富,安全感也是非常有限的,心智的发展也不是很成熟。
所以不少孩子会出现入园焦虑,甚至是说,几乎没有孩子可以免除这种焦虑的困扰。想要快速地融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当中,对他们的挑战非常大。
其次是生活技能的困扰
按照育儿专家的建议来说,只有超过三岁的孩子才适合被送到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产生入园焦虑,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可以支撑他们理解入园的意义和目的。
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如厕、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毕竟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速率不同,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生活技能的表现。如果是那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里就会更加艰苦。
最后是同伴交往能否顺利
因为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很特殊,几乎没有长时间的授课,主要就是寓教于乐。孩子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游戏,而这种游戏通常不会有老师的干预,要么是独自进行,要么是同伴配合。
这样一来,孩子们能否和同伴顺利地交往,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严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体验,甚至是孩子的身心发展。
十年幼师经验:幼儿园容易被“欺负”的孩子,多半来自这三种家庭
父母总是指责孩子
在孩子们有经验的时候,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会想到向父母求助,他们也并不是想要得到马上的解决,而是借此机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如果经过几次的试探后,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自己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感受不到父母任何的爱,孩子就会渐渐的封闭起自己。
等到他们再次遇到危险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反而成为不反抗的对象。默默的承受着其他孩子的暴力行为,或是出言不逊。
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感受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是毫不吝啬地表达,有些是遮遮掩掩的表达,有些也是不表达。这直接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暗示。
因为他们的思想很简单,根本无法察觉父母的言外之意和画外音,只能根据表面的行为进行理解,如果不能马上感受到爱,他们就会停止自己接下来的行为。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甚至是自己被欺负的事实。因为他们不确定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本来就缺是一份父母的爱,走上歧途或是学坏的可能性直线上升,也并不是因为他们享受成为坏孩子的过程,反而是因为好奇而越走越远。
并且,单亲家庭的孩子被欺负的可能性要比欺负其他人的可能性更高,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当自己面对其他孩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透露出不自信。反而让其他孩子趁虚而入,愈演愈烈。
今日小结: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负了,你将会如何处理?是选择无视,还是替孩子反击,还是教会孩子自我反击?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