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湖北省军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协作区教育协作单位和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分别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八七会议会址、武汉革命博物馆举行。

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区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明确的一项新内容,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实现师资力量、教材教案、场地设施等资源利用最大化。当前,省军区系统所属单位人员较少、驻地分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讲课缺激情、教学缺氛围”,质量效果难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湖北省军区结合学习贯彻全军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重要文件”,专门研究下发《关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协作的通知》,开出良方,指明路径。

据介绍,湖北省军区思政教育第一协作区由5个军分区(警备区)组成,分别是武汉警备区和黄冈、咸宁、黄石、鄂州军分区。武汉警备区作为第一协作区的牵头单位,自去年以来,始终坚持协作、互利、共进和简捷、高效的原则,边试点推进、边研究探索,边实践总结,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协作区建设是个新生事物,是个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怎么搞、课程怎么设、人才怎么训以及各项保障谁负责、怎么办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武汉警备区发挥牵头拉总作用,积极谋划、多方协调、统筹资源,探索创新“1314”协作模式,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建好三个共享资源库、构建一套协作体系、完善四项工作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区高效运转。警备区发挥驻地高校多、名师大家多的优势,采取讲课比赛、群众推荐等办法,精选13名优秀教员成立讲师团,邀请湖北省演讲协会和军事院校知名专家为授课指导老师,建立优秀教员库,标明各自研究领域和讲授专长,让师资力量走近官兵,提供点单服务;收集各单位近3年的精品思政课、党课,形成电子文档,建立目录索引,建立优质教案库,供各单位备课参考。

在教育形式上,主要以视频直播方式进行,采取教员在本单位或所属地军分区(警备区)主会场授课,其余人员在各单位分会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收听收看,也可由教员轮流到协作区单位进行面对面授课,增强互动性、现场感。课程设置上,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3个方面,安排创新理论、党史军史、时事政策、战斗精神、政策法规、拥政爱民等9个课程体系,年初进行任务分工,每年至少完成8课协作区集中教学任务。同时,武汉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这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五大、八七会议,也是党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之地。此次在高校和红色场馆挂牌教育协作单位及实践基地,就是为进一步拓展教育协作区师资力量、教材教案、场地设施等资源利用共享最大化,较好地丰富共享资源库容,实现“资源+”的模式,让协作成为例行机制,让共享更加便捷高效,让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协作区教育借力驻地红色资源,助力教育课堂,产生了较好效果。”警备区政工处主任蔡立波介绍说,思政教育协作区活动开展以来,各协作单位盘活驻地红色资源,对所属区域内的重点红色场所和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单位进行整理,注明具体地址,明确联络方式和相关军分区、人武部协作内容,建立优势教学库,为其他单位现地教学提供便利,实现了“1+1≥2”。

据悉,以上四家单位作为教育协作区首批教育协作单位和首批教育实践基地,将与协作区定期召开座谈会,对接工作需求、分析协作形势、完善机制措施,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协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协调会商。高校派出专家对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政策和重大创新理论进行宣讲辅导,或结合需求为协作区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教育等;红色基地承担学习教育的消化、转化、深化功能,在教育与实践中搭起桥梁,当好认知转化的崔化剂,激发官兵和广大文职人员奋斗强军原动力;军分区、警备区主要是结合军营开放日、军事日等时机,邀请高校师生到部队参观见学、体验军营生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民教育、国防教育相互衔接,相得益彰,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和双向共赢,互助共进。(图/文 洪培舒、王文冬、万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