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据说是战国时期楚琴氏发明的。根据《周礼》记载,战国初期的弩分夹弩、庾弩、唐弩和大弩四种。这四种弩中,夹弩、庾弩是轻弩,杀伤力小,但是射速快,而唐弩、大弩是强弩,威力大而射速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不管哪种弩,使用方法都一样,都是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古代称之为牙),然后通过照门(当时称为规或者望山)瞄准,扣动扳机(古时称为悬刀),箭就射出,较弓使用更为方便,更易掌握,因此出现以后就大受欢迎。各国都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而且不断改进。

因此到了战国后期,弩的种类更多,射程、威力也有所提高,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魏国的武卒号称是战国早期最强悍的步兵,就备有“十二石之弩”。马陵之战中,齐军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一万多弩手,等魏军进入伏击圈以后,万弩齐发,魏军损失惨重,大败而走。而长平之战赵括被围以后,几次突围都被秦军强弓劲弩射退,最后自己也是死在乱箭之下。

而《战国策·韩策》提到韩国的路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弩,可以射六百步。步是中国古代的丈量单位,历代一步长度并不相同,战国时期一步是六尺,按照秦代一尺23.1厘米算,一步就是138.6厘米,六百步是831.6米,可谓射程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认为秦国的弩射程至少和韩国的弩相当,而现代突击步枪有效射程只有400米,那么秦弩的射程就是现代突击步枪的两倍,不过这个看法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要说一下,秦始皇兵马俑里的秦弩,也已经大部分腐烂,只剩下了青铜弩机。秦弩到底如何制作,至今是个谜,战国时期弩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而现在一些人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和出土的文物,对古代的弓弩进行还原,其射程并没有像《战国策·韩策》里那么夸张。

所以秦弩或者说战国弩到底最大射程有多少,《战国策·韩策》里的记载是否准确,并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复原的秦弩毕竟有部分知识推测,也许真实的秦弩射程更远。但是即使按照《战国策·韩策》里说的那样,秦弩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831.6米,其射程也是没法和现代突击步枪相比的。

现代突击步枪所谓的有效射程,是指在这个距离内,枪支具有预期的精度和威力,并非是说步枪的子弹只能打这么远而已。

以我们熟悉的AK-47突击步枪为例,虽然AK-47有效射程不过3、400米,但是其子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依然有杀伤力,而最大射程更是可以达到2197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所谓秦弩射程是现代突击步枪的两倍,只是用秦弩的最大射程去比AK-47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相比得到的结果。大家都取最大射程,AK-47足足是秦弩的2.6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