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爆发的最大规模战役,而在二战期间,无论是规模还是参战人数,斯大林格勒战役应该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二战时期,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不少,但是参战人数超过五百万的,仅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在苏德战场上,伤亡人数超过百万的有几场,但是伤亡人数超过三百五十万的,也仅有斯大林格勒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为这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如果德国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么德军可以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而且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的背景是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后,虽然德军失败了,但实力犹存,且并不甘于失败。

虽然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有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但重要性要排在莫斯科之后;但是进攻莫斯科失败了,如果德国还想要取得胜利,那就必须攻占斯大林格勒,这样不仅可以让苏联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而且还可以继续进攻莫斯科。苏联当然知道德军的想法以及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所以对斯大林格勒也是十分看重;当然,这也与斯大林有关,毕竟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莫斯科战役后,斯大林格勒瞬间成了双方又一个主战场。攻击斯大林格勒的是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和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而防守斯大林格勒的主要是叶廖缅科所指挥的东南方面军;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交战的核心,除此之外,德军名将曼施坦因、魏克斯、蔡茨勒,苏军名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瓦图京等也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交战。

总之,为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双方都派出了最强的战力;据战后统计,德军总计派出了200万人以上的军队,而苏军则派出了超过300万人的庞大军队,大量装甲部队、大炮以及飞机都集中在斯大林格勒附近;无论是战斗规格还是惨烈程度,都远在莫斯科战役之上,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完全是一场决定双方成败的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德军胜了,苏联由于短时间内无法补充军队及武器装备,那德军可以很轻松地夺取莫斯科及其他苏联的战略要地;而如果苏联胜了,那德军就失去了进攻的力量,只能选择撤退。这是一场国运之战,所以双方都是拼死作战,在交战的半年时间中,双方的士兵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鲜有士兵能在战场上存活超过一个星期。

据战后统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总计伤亡在150万人以上,而苏军的伤亡总计在200万人以上;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大概预估的保守数字而已;因为双方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各种手段都用上了,甚至是刚拉来的一个平民,随便给一把枪一件衣服,还没来得及入军籍就被派往了战场,更别说训练了,而这样的“小白”上战场就只有一个结局,但却没办法归入伤亡数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比拼双方的意志力和指挥官的智慧,更是比拼双方的国力和底蕴;苏联自身的国力和底蕴就远在德国之上,更别说还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大量援助。而德国方面,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加上之前的消耗就已经非常大,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后期呈现疲软的状态,保卢斯就是因为迟迟得不到援助以及自身弹药能源消耗殆尽而被迫投降。

保卢斯的投降,直接宣告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如果不是曼施坦因用逆天的手段转移了部分军队,那德军的损失绝对不会只是150万而已。但不管怎么说,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落幕,德军已经无力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虽然后来打了几个漂亮的战役,但对整个大局却是无济于事,直至后来的库尔斯克会战及第聂伯河会战,德国因耗尽最后的元气而全线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如何,仅凭500万人参战,伤亡超过350万人这两个数据,就足以让斯大林格勒战役载入史册;无论是战绩还是意义,这场战役都远在后世一直鼓吹的瓜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之上。如果不是苏联牵制并消灭了大量德军,英美联军是不可能在北非战场上取胜的;而日本的胜败,对整个二战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战斗力和影响力远不如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