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无需翻山越岭,出站即是风景。

而位于南京地铁2号线的车站,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大街与博爱路、龙宫路交叉路口北侧的,下马坊车站便是风景之一。

而从2号口走出来,过了一条马路,便就到了下马坊遗址公园,这也是明孝陵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马坊,为何会叫这个奇怪的名字?

公园入口处就能看到一间两柱冲天式石碑坊,坊额刻着“诸司官员下马”,其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朝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

之所以雕刻这几个大字,其实是有历史典故的----

要知道,朱元璋可不仅仅只是思考自己的落叶归根之处究竟有多豪华,他还要思考如何避免他人来打扰他的长眠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600多年前,朱元璋便培养出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孝陵卫”,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

当年孝陵卫可谓是皇家禁地,有将近6000多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

作为大明王朝和皇权的象征,明孝陵也是“龙脉”所在,因此,早在洪武26年,也就是公元1393年,下马坊便开始设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多大等级的文武百官,若到此地就需要下马步行,以表示对陵区的肃穆以及对陵寝的尊崇,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不远处还设有明代石马,与明孝陵神道石象一样,都是采用圆雕技术,雕凿技艺精湛,线条圆润,体现出明初圆雕技术的精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烈山碑,到底是什么?

下马坊东边几十米远处,就有一块碑高4米的石碑,碑额篆刻“圣旨”二字,而碑面阴文双钩便浅刻“神烈山”三个字,因此又称之为“神烈山碑”

这座石碑是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造而成,当时嘉靖皇帝将钟山改为神烈山,原先还有碑亭,但遗憾的是如今仅有四角石柱础。

如今石碑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只能隐隐约约看出“神烈山”三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面还设有“龙纹石雕构件”,这是2007年出土的,考古人员认为这或许是神裂山碑亭的遗物。

如今石雕构件也残缺不齐,大致上裂成三大块。

但碑面两侧边缘上雕满如意云纹还是能清晰看到,其中石碑面上还雕刻五爪龙纹,龙纹身上满刻龙鳞纹,体现出皇权至高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陵卫,究竟是一个什么部队?

位于下马坊东侧800米处,便是孝陵卫办公用地,正如前面所说的,作为当时明朝最强有力的部队,这块区域便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驾崩后设立的军事场所。

按照当时记载,孝陵卫有官兵5600名,一卫又分五所,每所1120人,不过如今基本难以寻找卫所的痕迹,仅仅只留下地名----“孝陵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整个孝陵卫设有经历司,是当时军事警卫机构,专门用来保护“孝陵”的部队。

但如今当时用来饲养军马的马槽已经有明显青苔,拴在马桩上的小狮子雕像也经过风雨洗蚀而改变形状。

如今整个下马坊遗址公园,也已经成为了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春日的蔷薇、夏日的睡莲,以及秋日的桂花,都曾让这座比较冷门的历史遗址增添不少色彩。

因此,若你对南京人文历史感兴趣的话,那就不能错过下马坊站。

虽说相对冷门,但景致以及环境都不打折,历史意义也并不缺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