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5日,在港上市的江西银行公布了2021年财报。从表面数据来看,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营收净利双增长,不良贷款率为1.47%,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升至188%,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

然而,在亮丽的业绩背后,江西银行也有令投资者不安的重大隐忧:关注类贷款从46.5亿元大幅跃升至93.5亿元,整整翻了一倍。

众所周知,关注类贷款是夹在正常类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贷款分类,向好的方向转化就成为正常贷款,如果劣变,就会沦为不良贷款。

突然翻倍的关注类贷款,对江西银行到底意味着什么?

显然,江西银行的贷款质量走到了“十字路口”,93.5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如果劣变,对于仅有40亿元不良贷款的江西银行来说,无疑压力是巨大的。

巧合的是,自去年10月份以来,江西银行罕见地经历了解聘行长、董事长落马两大震惊行业的事件,其引发的持续风暴或许刚刚开始。

贷款质量“迷局”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的定义,贷款共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就是不良贷款。

关注类贷款的定义为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

财报显示,江西银行关注类贷款为93.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7%,而2020年底关注类贷款为46.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不能下结论说江西银行通过关注类贷款隐瞒不良贷款,但可以肯定地说,翻番的关注类贷款,对江西银行的贷款质量有着不小的影响。而2021年10月至12月的3个月,也正是江西银行“折腾”最严重的时期,与贷款逾期数据不谋而合。

实际上,江西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仅实现了“单降”——不良率下降了,但不良贷款的余额却上升了,比2020年增加了2亿。

对于关注类贷款,江西银行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部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客户出现经营困难。

事实上,江西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述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占江西银行不良贷款的44.06%。

金通社从财报中发现,江西银行逾期3个月之内的贷款占了大头,几乎占整个逾期贷款的一半。数据显示,江西银行截至2021年底总逾期贷款58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之内的为28亿元,3个月至1年为13亿元,1年至3年为14亿元,3年以上的仅为2.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焱遭解聘内情

在财报中,江西银行原行长罗焱被解聘的更多内情也披露出来。

实际上,在江西银行解聘罗焱行长的公告之前,江西省财政厅已经免去罗焱的江西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财报披露,2021年9月29日,江西省财政厅免去罗焱先生党委副书记职务,建议解聘其行长职务。2021年10月15日,江西银行召开第二届董事会2021年第二十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解聘罗焱同志本行行长职务的议案》,同意解聘罗焱行长职务,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当天江西银行发布了解聘罗焱行长的公告,经董事会考虑评估,因管理风格及理念与该行业务发展及实际需求不完全一致,故考虑该行及股东之整体最佳利益,建议免去罗焱执行董事职务,免去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薪酬与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解聘行长职务。董事长陈晓明代行行长职责直至新任行长聘任生效。

公告还指出,罗焱对免去其上述职务表示了异议,除此之外,董事会并无与罗焱产生意见分歧。该行法律顾问认为,上述解聘程序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该行章程的规定。

2021年10月15日至2022年1月28日期间,江西银行董事长陈晓明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0日晚,该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于当日审议通过建议委任骆小林为该行执行董事。同时,董事会通过决议,聘任骆小林为江西银行行长。骆小林此前担任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但离奇的是,2月22日晚,江西银行发布关于董事长陈晓明辞任的公告。公告显示,江西银行董事会宣布,董事长陈晓明于2月21日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信,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职务,不再担任该行任何职务。

3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显示,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而现在,罗焱仍担任江西银行的执行董事,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决定罗焱执行董事的去留。

财报发布当日,江西银行副行长陈勇到龄退休,仅剩4位副行长:俞健、徐继红、程宗礼、蔡小俊,其中程宗礼和蔡小俊已经56岁,而兼任董秘的徐继红已经57岁。

看来,江西银行高管“清仓式”换血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