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最早就是四旗,后来增加到八旗,全清一色就是满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满洲八旗。

当然全部清一色的满人是不可能的,有一定数量的蒙古人和汉人夹杂在其中。

天命六年,后金已经打入辽沈地区后,实力日渐壮大,投奔过来的蒙古人越来越多,一直到皇太极上位后,天聪九年,他把先前的蒙古军扩充为蒙古八旗,旗色和建制都和满洲八旗一样。

皇太极最喜欢的就是八旗汉军。

汉人军队的厉害,皇太极是见识过了。

八旗汉军的形成,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本来就是毛文龙的手下,跟着毛文龙在后金屁股后面捅了不少刀子,皇太极还得感谢袁崇焕,在崇祯二年,把毛文龙杀了。毛文龙死了,所有的部下化为鸟兽散。孔有德耿仲明均为辽东人,是毛文龙的亲信将领,他们两个被调到山东,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的手下。

孔有德和耿仲明自从失去了主帅后,开始郁郁不乐,跟孙元化干活没滋没味的,当时皇太极兵围大凌河,孙元化调孔有德去宁远,孔有德走了一半,立即哗变了,转头攻打登州,耿仲明在里面做内应,占领了登州。明朝派来朱大典率兵进剿,孔有德、耿仲明打不过就跑了,决定投奔皇太极。

皇太极听说后,他肯定要啊,孔有德耿仲明这种悍将,可遇不可求。他马上派范文程、刚林和济尔哈朗一起去接应,为什么这么重视他俩呢,除了本身武力不错以外,他们手上的资源也很丰厚。孔、耿所带的将官有107人,精锐官兵有3600余人,连同家属7400余人,还有水手壮丁448人,连带家属600余人,加起来共12万余人,对于皇太极来说,是什么概念?是天降大礼包呀,除了人,还有枪炮等武器,载船数百艘,这种庞大的队伍,是孔、耿给皇太极最丰厚的见面礼、投名状!

当孔有德、耿仲明从辽阳来到沈阳会见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要以皇帝之尊,满族最隆重的抱见礼来接见,很多贝勒都说,至于给两个降将送这么大的礼么?以礼相待就好了嘛。皇太极骂他们懂个屁,说:说:“昔张飞尊上而陵下,关公敬上而爱下,今以恩遇下,岂不善乎!元帅、总兵曾取登州,攻城略地,正当强盛,而纳款输诚,遣使者三,率其兵民,航海冲敌,来归于我,功孰大焉。朕意当行抱见礼,以示优隆之意。”

注意这句话:率其兵民,航海冲敌,来归于我,功孰大焉,兵民才是皇太极最需要的。和孔有德、耿仲明见面后,他们先行了汉族礼,然后到皇太极面前叩头,双手抱着皇太极的膝行抱见礼。礼毕后,皇太极还跟他们敬酒,赏赐很多东西,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

天聪七年十月,尚可喜听说孔有德、耿仲明投降过来已经当上大官了,他岂能落后于人,马上派人与皇太极约降。翌年正月,尚可喜带来3500余人,也是不小的数目了,皇太极大喜。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收服了祖大寿,但祖大寿先降后叛跑了,但皇太极不这么生气,因为他得到了祖大寿的全部核心力量,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祖可法、张大猷、马光辉、祖泽洪、王国光、郭朝忠、孟乔芳、郎绍贞、裴国珍、屯泰、何济吉尔、金维城、祖泽远、刘仲金、张存仁、曹光弼等。祖泽润、祖可法、祖泽洪、祖泽远四人是祖大寿的子侄们,张存仁、裴国珍等是祖大寿的部下,祖大寿一人跑了,他留下的政治军事遗产特别丰厚,皇太极才愿意第二次容纳祖大寿投降。八旗汉军的力量更加庞大。

首先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壮大,足够制衡满洲八旗,以后打仗不需特别依赖满洲,有蒙古汉军都可以上阵,其次,蒙古汉军的加入,扩大了兵源,有了充足的作战能力。最后,满、蒙最擅长的是什么,骑射野战。汉军最擅长的是什么,是火器。

皇太极将满汉蒙联盟的整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实在是天才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