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的房源空置率逐年增高,可开发商对于房地产的热度却居高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潘石屹谈空置问题

据统计,我国2020年上半年度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空置率全部超过了15%。由于大城市人口众多,对房屋的需求大于二三线城市,所以住房空置率普遍偏低。

综合全国,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高达20%以上。较为健康的城市住房空置率应控制在10%以下,对比于国内逐年增长的住房空置率,房地产商对房屋的投资热度依旧存在。1998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军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们拿到了接近30%的净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经济学》中的基础假设之一便是“合乎理性人”假设,这使得人们纷纷涌入房地产业,企图获取高收益。然而投资者的大量涌入,正常情况来讲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时,利润率会出现回落。

面对疫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房屋趋于饱和的现状,潘石屹道出了实话:“贪婪。”而且房产虽然趋于饱和,但大多基本还是集中在富人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为何开发商还在不断建房?

在城市化稳步推进的当下,房屋空置率的逐年增高与人们住房需求不减少,看似不合理的情况却真实存在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可这一基础行业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究其原因有:

1.房屋存在的意义

传统意义来讲,房屋是家、是归宿。简而言之:“住宅”。面对现如今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城市化稳步推进的状况。人们有了投资的需求,房屋也有了除住宿外的其他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房屋所处地段,由于学区的划分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区房的价值居高不下。利益驱使是市场运行的动力之一,可万物皆有两面性,利益驱使也不例外。一方面促进经济市场活跃发展,一方面也会使得利润微薄的行业发展困难。

2.房屋需求依旧存在

现如今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而背井离乡的人数不胜数,若想落户当地,房屋必不可少。房价过高作为拦在游子面前的一座大山,阻挡着不少人留在大城市的步伐。

有效需求即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如此看来房屋在游资之中的有效需求虽然不足,但潜在市场巨大。衣食住行实乃人们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房屋一直是人们的刚性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对于经济的管控各国政策差异巨大,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近年来应对的诸多危机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适度进行逆市场风向的操作,也可以更好的保证市场健康良好运行。

战国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便曾提出,若遇灾年,国家应当大兴土木,招纳百姓进行劳作,好赚取糊口的钱粮应对灾荒,这便是典型的市场逆行操作。如今的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样,疫情对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都有着重大影响。适度进行房屋建设,可以刺激经济向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社会进步的产物

产品的更新迭代,越来越适宜用户的需求,这便是发展。房屋也是一样。新建房屋相比于老旧小区在资源配置上一定会有所进步。人们从曾经的要求物质资源丰富,到现在要求物质资源的高品质,这无异于是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于美好新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停息的,所以时代会发展,房屋如同绝大多数产品一样,适应新时代的建筑,会取代老旧且存在危险的建筑。

5.市场运行需要

如今的经济发展稳步全球化,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信贷,期权,期货等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企业,会因为持股等因素产生关联。在经济发展变缓,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之下。各行业之间也需要房地产的新建和售卖来改善经济现状,增加资金流动性。

6.提供就业机会

在经济下行危机之下,就业率的下降和失业率的增加会成为必然的趋势。房地产行业的运营能够部分解决人们的就业需求,使得农民工、安全检查机构、财会机构等的相关人员有工作可做,共同抵御危机。在房地产行业运营的同时,对于上一级的建筑材料市场等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保障多数人有工资所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运行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规律,当一个行业存在偏高的额外利润时,很容易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由于信息的不均衡,会有大批量的投资出现,产出和需求之间一定会自发去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产品的真正的价值与其利润相互匹配。

市场本身也是在萧条、复苏、高潮、回落等各个阶段中移动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在应对高潮是需要冷静,进入萧条时也不必太过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是用来住人的不是用来炒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对学区房乱象进行了整改,教育资源的优化也在稳步实施。房屋的价值最终会在市场和政府的调节之下回到合理水平。

小结:

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如今,一个安稳适宜的居所会是许多人们追求的安慰,这一点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会改变。道路阻且长,可奋斗的人们前途美好,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问题,大家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看法。买房历来都是中国家庭的大事,大家的态度一定是慎之又慎的。根据政策导向、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市场现状等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判断。对此您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