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川亭联撷趣
□温云远
客家茶亭是古人舟车行旅的歇脚处,供路人躲避风雨,人困马乏之时片刻休憩。亭子多建在驿道山径之隘口,或过桥摆渡之滨,十里一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山花掩映中。每一座茶亭都是一道优美和谐的风景,而亭联文化更是锦上添花。品茗赏联,意味隽永,解闷遣兴,消疲去劳,令人无限雅兴,甚而终生铭记。
上杭东门出城草鞋岭有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息亭”联云:“草履三千偕子走,环球八万任君游。”上联道出客家人南迁时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情景,下联更见气势恢宏,寓意客家人闯荡世界的雄心壮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中都镇仙村因村中有一古井一仙姑井而得名,这里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曾出过帮助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一代名臣邓赢。矗立于该村村口的“访仙亭”联云“山不在高,仙则名矣,村固非大,人其杰乎”。此联不仅嵌入村名,而且写照人文景观,实为好对!在庐丰乡安乡村通往茶地的古道上,有一座普普通通的茶亭,其联雅趣无量:“口渴逢茶地;身疲遇安乡”。上下联均属双关语,把“茶地”和“安乡”两地嵌入联中,并起到路标指示作用,又隐寓深刻,写出了匆匆过客在亭中喝茶解疲之情形。在上杭城关至白砂的古道官将段有一茶亭,亭之东头,各有一条通往官地、银坑村的小路。因此联云:“过客半求名,到斯亭适逢官地;行人多为利,从此去便是银坑。”此联为地名趣对,通俗易懂,既嵌入地名,又语含双关,将过客求名求利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品读之下,回味无穷。白砂镇猴子额有一座明朝弘治年间进士梁乔所建的凉亭,其一副“鸟联”更是令人称奇。联云:“性静不嫌茅屋小,心清自觉菜根香。”每字形体看上去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雀鸟,形成“飞鸟图”,又为鸟体字。一副对联,图文并茂,神形俱备,别有一番情趣,令人玩味。而蓝溪有座古亭,留有清末民初客家硕儒丘荷公先生撰写的长达130个字的长联。联曰: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世路茫茫,留不住朱颜玉貌,带不去玉璧黄金,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今何在?邀君暂歇一时,听两句论古谈今,留些奔波过来客。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青山叠叠,绿水重重,走不尽楚甲秦兵,填不满心谭欲海,智如周瑜,勇如项羽,乌江赤壁成空,请子且坐片刻,注一壶说三道四,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联不但富有哲理,意味隽永,对仗之工整,平仄之严格,文字之优美,思想之精妙,想象之丰富,字体之遒劲,刻法之细腻,无不令人赞叹,真乃杭川名联,千古绝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