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记者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获悉,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离休干部、中共党员、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7日10时21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5岁。
齐花坦,女,1937年11月出生,河北高阳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河北戏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齐花坦在河北梆子《宝莲灯》中饰演三圣母
14岁挑大梁演“活”河北梆子
齐花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河北梆子女演员。1937年,齐花坦出生。那年,正逢卢沟桥事变。不满12岁,她就跟随二姐到保定印花厂当童工。正巧印花厂厂长是个京剧票友,看出了齐花坦潜在的天赋。培新剧社到保定招收演员的时候,带她前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试竟然被录取了。就这样,齐花坦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第一批戏曲学员之一,也是冀中军区新型文艺团体中第一个女学员。后来,培新剧社改建为河北实验剧院。1951年剧院把河北梆子分离出去单独成团,齐花坦调入新筹建的河北梆子剧团。
▲河北梆子《拾玉镯》剧照,齐花坦(中)饰孙玉姣,田春鸟(右)饰傅朋,张桂荣(左)饰媒婆。
1950年,齐花坦开始向贾桂兰、桂三宝等名家学唱河北梆子,1953年参加中央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主演的《拾玉镯》全省戏曲汇演中荣获演出一等奖;1960年在电影《再生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主角黄梅英;1960年她又拜著名京剧表演大师荀慧生为师,学习了荀派名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年轻时的齐花坦
14岁那年,齐花坦第一次主演河北梆子新编历史剧《相思树》就赢得了满堂喝彩。随后,剧团紧锣密鼓地又给齐花坦排了《婉香与紫燕》《扫穴犁庭》两出河北梆子新编历史剧。年仅14岁的齐花坦一年内连排三出新戏,在省会连续演出两个月,场场座无虚席,只要齐花坦一上场,全场掌声雷动,散戏后观众不走,纷纷挤到后台,想看看这个女娃主演。
从1951年到1952年,剧团每年演出都在400场至500场以上。每天演出2场戏,每场4个小时,休息时间还要练3遍功,这对一个14岁的女孩儿来说是超负荷的工作量,可齐花坦从不叫苦。剧团演出成功引起轰动,也让濒临解散的剧团“活”了过来。
多年后谈到少年成名,齐花坦仍谦虚地说:“我那时就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如果没有老师们众星捧月般给我当配角,如果没有乐队、后勤的师傅们默默无闻做奉献,哪有我在舞台上的风光?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老师们对我的恩情,只有继承他们无私培养新人的优良传统,培养好我的学生,为河北梆子做出新的贡献,才能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希望。”
在河北梆子《宝莲灯》中,齐花坦饰演三圣母,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主演的河北梆子《拾玉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成资料片永久保存。离休后,她还策划拍摄了《孔雀岭》《蝴蝶杯》等6部电视戏曲片,引起较大反响。
齐花坦专访视频
《宝莲灯》“三圣母”形象成人民心中的“神女”
▲齐花坦在电影艺术片河北梆子《宝莲灯》中饰演三圣母
作品是演员的立身之本。河北梆子《宝莲灯》堪称齐花坦的经典代表作。这部戏,多次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演出,连外国领导人观看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宝莲灯》被拍成电影后,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
“华山修炼春复秋,白云青松作伴俦,山间时有恶障起,万物为此皱眉头……”这段河北梆子经典名剧《宝莲灯》中的唱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火遍大江南北。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
其实,第一版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之后,当时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依据1959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由赵青和傳兆先主演的舞剧《宝莲灯》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创腔,在编剧、音乐、表演及舞美各方面进行了革新,在第一场为三圣母设计借鉴了舞剧中的长绸舞,在第二场的双剑舞是借鉴了京剧《霸王别姬》中的双剑舞,还有众仙女的扇子舞等,其欢快动听的音乐和着载歌载舞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
齐花坦在排练剧中“三圣母”这一角色的长绸舞和舞剑时下了苦功夫。舞绸需要技巧,刚开始她压根耍不起来,经过没日没夜的练习,终于练好了舞绸技巧。在接下来的舞剑练习时又有了新的难题,摔伤擦伤是常事。但练得腿脚胳膊都肿了,她也没有停下。苦练三个月,终于将三圣母完美呈现在舞台上。
舞台版河北梆子《宝莲灯》一经演出就非常火爆,在石家庄连演两个月,场场爆满,观众每天半夜三更就去剧场售票口排队“抢票”,有的戏迷背着铺盖卷、搬着小板凳排长队购票。河北梆子《宝莲灯》还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演出。
1976年,原河北省梆子青年跃进剧团接到要将《宝莲灯》拍摄成彩色舞台艺术片的任务,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但提出要当年的原班人马参加拍摄。那时齐花坦已近四十岁,为了再现当年的三圣母,她每天晚睡早起坚持练功成功完成拍摄。1977年底,电影版《宝莲灯》在全国放映。影片公映后引起轰动,红遍祖国大江南北。齐花坦在剧中塑造的“三圣母”形象成了人民心目中的“神女”。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首演至今,河北梆子《宝莲灯》已演出1500余场。
毫无保留“传帮带”牵挂薪火传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孤树再高难成林。齐花坦一辈子牵挂河北梆子的薪火相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主演的剧目手把手教给青年演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齐花坦老两口都已离休,可老人家里比剧团还热闹,不是讨论剧本,就是给慕名找上门的学生说戏。中午,齐花坦还要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可口的家常饭。她常说:“一个艺术家不管本事多大,也扛不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演员,我的艺术都是老师们教给的,我教给年轻人理所应当。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超过我,只有一代更比一代强。”
▲河北梆子《蝴蝶杯·藏舟》中,齐花坦(左)饰胡凤莲,田春鸟(右)饰田玉川。
齐花坦一生桃李满园。曾跟随齐花坦学戏的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汪娟,忆起恩师动情地说:“我跟齐花坦先生缘分很深。我的父亲跟齐花坦先生原来在一个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父亲看先生演出的《宝莲灯》《蝴蝶杯》《窦娥冤》等河北梆子经典剧目,受益匪浅。我上班后被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工作,1991年到1992年有幸跟齐先生学习《宝莲灯》,饰演“三圣母”,也演出了很多场。当时先生说戏时真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儿毫无保留地教。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我那时在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工作,邀请先生跟团进行三下乡演出。基层演出条件艰苦,但先生每到一个村子都跟演正规的大戏一样,一丝不苟地包头上妆、穿全套戏服,敬业态度让人钦佩。”
“齐花坦老师当时鼓励我考中国戏曲学院,在她的指导和不断激励下,我如愿以偿。至今齐老师给我说戏的录音我还保存着,有空时就要听听老师的教导。”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青年演员赵兵伟对齐花坦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
曾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图书《齐花坦传》的石家庄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周喜俊深情回忆道:“我与齐花坦老师相识二十多年,在这位老艺术家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德艺双馨。和齐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让我深深体会到,她是观众心目中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她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
▲2020年10月,齐花坦(中)参加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举办的纪念河北梆子优秀保留剧目《宝莲灯》首演60周年系列活动。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至今还记得2020年10月剧院举办的纪念河北梆子优秀保留剧目《宝莲灯》首演60周年系列活动。当时,齐花坦等老艺术家们来到剧场与青年演员们一同观看电影《宝莲灯》,回顾经典。齐花坦看完电影后十分感慨,跟大家讲起当年创排、演出的故事时依旧神采飞扬。赵涛说:“齐花坦老师深谙河北梆子艺术真谛,倾注全力践行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传播河北梆子艺术传承弘扬发展奉献毕生精力。她那句‘我来自人民,就想把最好的艺术回馈给人民’始终激励着后辈不断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分文字综合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北方戏曲传媒、人物周报、京津冀河北梆子等 )
来源:河北日报
穿梭戏剧艺术的历史空间
徜徉逍遥自得的审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评戏
微信ID:lianzhongpingxi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