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行业分析”系列第9期,填直播时挖的坑,2篇文章+1个视频已足够彻底了解该技术,短期内再也不会更新。

无液氦磁共振能否、如何、及何时跨越“死亡之井”,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技术、商业与时间的博弈。

1991年,《跨越鸿沟》的作者杰弗里·摩尔,提出著名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即新技术推向市场时,必然会面临五个阶段截然不同的消费者,其关键点在于“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存在一个致命的“鸿沟”,这就是“死亡之井”。

如今,“死亡之井”已被高科技行业所接纳,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现象级产品终究是昙花一现,因为他们没有实现从“少数人喜欢的有趣的”变成“大众喜欢的有用的”。

无(低)液氦磁共振恰好非常符合这一商业轨迹,曾经长时间无解,如今似乎看到了曙光。

为便于阅读,全文以无液氦磁共振代替无(低)液氦磁共振。因为,除在技术上有一丝丝差异外,二者不敢说高度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一、无液氦磁共振的“死亡之井”

不同于传统磁共振的液氦浸泡冷却方式,无液体磁共采用冷头传导冷却的方式,省去了庞大的低温系统,消除了液氦蒸发或喷射带来的危险,使超导磁体更紧凑、更安全、更高效、更方便(请参考:无液氦磁共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来自互联网)

作为一项新技术,无液氦磁共振也会面临5类用户:

1)创新者,他们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甚至愿意在研发阶段主动参与创造,这部分人极少,大概率可能某些顶级研究所,大概占全部用户的2.5%。

2)早期采用者,他们愿意尝试新东西,能够包容产品的缺点,也愿意帮忙宣传,属于人群中的意见领袖(KOL),如无锡重庆武汉济宁香港等率先使用无液氦磁共振的医院,这部分人大概占整个市场的13.5%,但还无法代表真正的大众消费群体;

3)早期大众,他们只有当无液氦磁共振被反复验证,确认有明显优势时才会考虑购买,这部分大概占整个市场的34%,是市场的真正主力;

4)晚期大众,他们只有当大家对无液氦磁共振习以为常反复购买,并且有液氦磁共振开始走下坡时,他们才会考虑更换,这部分大概占整个市场的34%。

5)落伍者,他们除非地球上没有液氦,否则绝不接纳无液氦磁共振。这群人,大概占整个市场的16%左右,不过医务工作者一向严谨而务实,大概率没有人愿意当落伍者。

无液氦磁共振想要成功,必须跨越中间的“死亡之井”,获得早期大众的认可。不过,现在来看,显然失败了,其用户恐怕连1%占比都不到。

二、为何“叫好不叫座”?

1996年,佳能医疗推出全球第一款商用无液氦磁共振:0.35T的Vantage Opart。该产品在全球有些用户,国内如湖南省人民医院、无锡第四人民医院等也有装机。不过,佳能并没有继续。

2018年,飞利浦正式推出商用1.5T无液氦磁共振,在我国重庆武汉济宁香港等地装机,用户反映体验不错,但迄今销量并不乐观,远比不上飞利浦其他型号磁共振,大概率在全球卖得也不太好。

无液氦磁共振的优势比较明显,也给医院带来了一些好处,不过“叫好不叫座”,并未获得“早期大众”的支持,掉进了“死亡之井”。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1、不被信任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认为无液氦磁共振不靠谱。

的确,我们没机会见证20年前的佳能0.35T无液氦磁共振,但是绝对确认飞利浦007是靠谱的,毕竟已经经过数十台的“真机验证”,以下是某家医院的评价:

前段时间,医院装机飞利浦007,刚励磁成功,然后医院就停电了,停了好几个小时,然后机器就自己退磁了。大概2-3天,磁体温度又下降4K,又励磁体成功了。医院没啥影响,要是以前,肯定慌死了。

之所以这条原因只占10%,是因为从技术上来说不存在。如果还有医院质疑,那就是宣传不到位,更好的办法应该是让质疑者亲自实地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液氦磁共振(来自互联网)

2、成本较高

的确,由于研发成本,新产品发布的前期都会比较贵,这在高科技领域非常普遍,甚至手机、电脑等日用品也是如此,但迟早会降价回归理性。

对于无液氦磁共振来说,这条原因确实是个大问题,大概能占40%。根据采集到的数据,1.5T无液氦磁共振比常规1.5T磁共振贵1/3左右。

在液氦便宜的情况下,医院实在没有必要配置这种“非刚需”设备,尤其这项技术对于患者几乎没有价值,常规磁共振依然很香。

3、经济价值不大

1996年开始,液氦价格低到令人发指,且供应也比较充足;到2022年之前,虽然经历了几次液氦短缺,但液氦价格基本维持在150-200元/升,加上现在均是零挥发磁共振,除非失超几乎不需要补充液氦。

因此,虽然无液氦磁共振能减少医院安装和维护成本,但这些优点并不足以让医院为其高技术溢价买单,其实际经济价值比较小。

对于无液氦磁共振来说,这条原因是非常大的问题,至少占50%。因此,当万东、朗润等发布无液氦磁共振时,笔者非常担心其重蹈覆辙。不过,2022年“灰犀牛”再次波及全球。

三、液氦离“上天”还有多远?

氦气,被誉为“黄金气体”,对于航天、国防、光纤、半导体等不可或缺,其最重要的用途还是超导磁共振,约占全部氦气30%

目前,全球氦气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美国、卡塔尔、俄罗斯等地,我国氦气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仍达到93.6%。今天,氦气是毋庸置疑的战略性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氦气资源分布(来自互联网)

100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氦气供应者。1925年,为应对战时和工业需要,美国建立国家氦气储备(NHR),并立法禁止氦气出口。

到了1995年,美国收集和保存了10亿立方米氦气,根本用不完。为不再承担14亿美元的维护费,美国决定清空氦气储备,最终全世界为这一行为买了单因为这导致氦气卖出了白菜价,造成了氦气滥用;更严重的是,因无利可图,很多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纷纷撤掉氦气收集装置。无论使用还是开采,氦气被严重浪费近20年。

2018年,美国国家氦气储备消耗殆尽,氦气消耗量却在逐日增加,导致氦气越来越紧张,价格越来越贵。

“中国磁共振行业透视:敢问路在何方?”提及2022年液氦疯涨60%以上。事实上,液氦的价格已经上涨了近2倍

近半年液氦价格波动情况(来自互联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半年液氦价格波动情况(来自互联网)

这并不是氦气第一次涨价,全球于2013年、2019年、2020年先后出现三次氦短缺情况(Helium shortage )。随着俄罗斯、卡塔尔大规模开采,曾经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

然而,因为各种事件同时发生,2022年出现了更为糟糕的氦短缺4.0。与上一次采取更高价格的分配形式不同,这一次很多地方的氦气真的被切断了。比如,近期我国某医院,因缺液氦无法完成新磁共振装机。

2010年,诺贝尔得主罗伯特•理查森曾言氦气将在短短25年中用尽,并建议将氦气价格提高20倍。近十年来,也已有大量的机构采用氢气、氮气替代氦气,并取得了一定成功。

但在磁共振领域,我们找不到氦气替代,只能寄希望于高温超导磁共振或者无液氦磁共振。后者,成为我们目前唯一的希望。

四、何时跨越“死亡之井”?

随着液氦价格持续走高,并可能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对医院来说无液氦磁共振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明显,阻碍无液氦磁共振跨越“死亡之井”仅剩下“成本较高”这个原因。

与传统有液氦磁共振相比,无液氦磁共振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反而稍小一些,20年前未被广泛应用更多的是因为其经济价值不足。

如今,GE、飞利浦、西门子、佳能、建信、鑫高益、万东、朗润等知名超导磁体和磁共振企业积极推动技术进步,无液氦磁共振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比如,笔者曾经以为GE放弃了无液氦磁共振技术,但其实他早已悄悄用在了超高场科研磁共振上,只不过液氦价格还比较便宜,并未商用;

比如,2021年飞利浦推出了第二代1.5T无液氦磁共振,西门子推出了第二代0.55T无液氦磁共振,继续坚定押宝;

比如,2021年建信、鑫高益量产了1.5T无液氦磁体;2022年万东、朗润也先后推出商用1.5T无液氦磁共振。

在液氦愈发短缺的大背景下,预计最多最多5年,无液氦磁共振就会像传统磁共振那样成熟,实现摊薄成本,从而跨越“死亡之井”。。。

“医工研习社”旨在分享医学影像设备相关知识,坚持有理有据的输出。虽以严谨著称,但难免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更多精彩请关注“医工研习社”,专注影像设备领域的产品、技术、关键零部件及行业分析等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