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天,2位身穿迷彩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进了一家银行大厅。

大厅经理立马接待了2位,并询问他们要办理什么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张嘴就说要给别人汇款300万元。

当工作人员听到2位老人要给陌生人转账如此大金额后,认为2位老人年数很高,并且金额巨大,一度以为老人是遇上了不法分子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苦口婆心劝说老人不要汇款,并悄无声息地报了警。

警察接到报案后,也是高度重视,立马赶到银行。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核实后,警察才确认是虚惊一场。老人还说,自己还要捐出余下的7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警担心老人被诈骗,民警在调查时,顺便来到老人家里。

万万没想到的是,捐款千万的老人,竟然住在破旧不堪的小房子里。

家里除了床和满屋的书以外,几乎没有其他陈设,更别说电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极了当时的低保户,每天吃着简单的饭菜,穿的也都是以前的旧军装。

就是这样两位“家徒四壁”的老人,竟要捐款千万。

他们到底是谁?又何来的千万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满头白发身材瘦弱的老人名叫马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人,出生于1933年。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母亲拉扯她和弟弟两人靠乞讨度日。

因为生在乱世,加上四处颠沛流离,经常会听一些先辈英雄的光辉事迹,当兵也就成了她年幼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的一天,马旭迎来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

解放军来招人,由于常年的吃不饱,身高只有1.53米的马旭,在母亲的鼓励下,决定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后,马旭被送到吉林的军政大学分校学习,后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医院,参加了辽沈战役。

全国解放后,马旭得到了进入广州军医大学深造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了,1951年3月马旭以军医的身份被送往朝鲜战场,分配在15军45师,那时的她才18岁。

因为是军医,每天都要目睹战士受伤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场惨烈的战役打下来,太多像她这样的十七八岁的少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的战场上。

在外国军队强大的装备下,马旭深知我军的不足之处。

朝鲜战争结束后,因为马旭在部队中优异的表现及贡献,1954年,她被到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马旭迎来了她的第二次转折。

中国空降部队组建完成,部队在各个单位招人,来到马旭所在医院时,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马旭,毅然决然地放弃工作,第一个报名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她深知空降兵的强大之处,她也没让人失望。

矮小的马旭,此后竟成为了军中传奇。

1962年,马旭第一次完成跳伞任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连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并且成功降落各种险峻地形,创造着一次又一次跳伞记录。

同时又一次次地打破着记录,20几年伞兵生涯里,她完成了140多次跳伞。

快50岁了,依然能在高风险地域降落,她就是这样成为了伞兵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旭的丈夫颜学庸也曾经是一位军医,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55岁的马旭和她的丈夫退休了,那时马旭已经是军医院副院长了,退休可享受副师级待遇。

然而马旭可没有心思去享福,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依然心系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曾经出色的伞兵,她深知我们自己部队伞兵的不足之处。

因为伞兵在跳伞落地时受到强大的缓冲力的影响,经常会造成关节损伤,然而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的马旭和她的丈夫,经过多次试验,配合他们的跳伞经验。

最终设计出护踝设备,大大地降低了伞兵落地时的冲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发明在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并很快在部队中推广使用。

此后老两口依然没有闲着,1995年,60岁高龄他们成功研制出供氧背心儿,主要解决伞兵在高原地区缺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他们为了验证背心的实用性,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前往高海拔地区做试验,可谓是鞠躬尽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成就和贡献的二老依然没有停下他们学习的步伐。

2011年,78岁的马旭,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并被破格录取。

这位老人创造了太多不可能,在大多数年轻学生为完成学业发愁时,这位老人成功完成学业,并获得华中科大研究生毕业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80岁的高龄,再次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

即使是现在,马旭发表过的关于空降兵以及军医方面的论文依然可以被搜到。

既有高学历,又有发明专利,本应该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却被两位老人过成了贫困户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下来,专利收益,版权收益和他们的工资。他们一点都不舍得花,最终才有了他们的千万存款。

马旭曾提起过他们40年不曾买过新衣,常年来都是穿部队配发的衣服。

自认为最好的一双红色鞋子,也仅仅价值15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他们的住所,破旧不堪,谁能联想到他们是有千万存款的人。

跟他们二老熟悉的人都曾劝过他们,不要太节俭了。

但马旭却说,和过去比,现在的我们已经很幸福了,物质上并不需求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马旭想吃一顿饱饭都是奢求,如今能吃饱已经很满足了,不要求吃的多好,穿的多好,住的多好。

人上了年纪,总想落叶归根。

因为参军,离开家乡多年的她,渐渐有了思乡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如今的她能吃饱穿暖了,而她的家乡,那个远在黑龙江木兰县的小地方,却依然没能拿掉贫困县的帽子。

那个曾生养她的地方,最后她想为她做点什么,所以就有了后来被“诈骗”汇款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马旭通过多方联系,最终对接木兰县教育局。

这时的她已经决心把一生积攒下来的存款,全部捐出去,支持家乡木兰县的教育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最终在2019年敲定,一份她与木兰县的教育局的1000万捐款协议正式签订。

首先捐款300万,也就是她在银行被误会捐款的那300万,后续700万会依次捐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这次的误会,他二老已经默默完成了这次捐款,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

他们不求功与名,只想实实在在为国家做贡献。

随着马旭的捐款到位,木兰县多所小学拔地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更多供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及设施。

为了表示对他们二老的感谢,孩子们给马旭寄来了感谢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些来信,马旭知道,她做的这些是值得的,她表示只要她有能力,就会继续为孩子捐赠。

马旭的事情被传开后,这位朴素的老人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并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的人,并且转发出去。

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后辈的幸福,都是由他们这些人创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