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些造型诡异的青铜器出现在云南昆明的地下市场上,引来了不少所谓的“文物藏家”。没想到,这些青铜器所刻画的祭祀场景居然和古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其中一个文物藏家大概是看不准成色,便托人拿着一件青铜器文物去请教文物专家。专家一看,发现这些青铜器的造型、样式和风格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文物,不禁大为称奇,同样好奇这些文物的来历,便问道:这件文物是从哪里出土的?不知道位置不好判断,怕说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个人想必也察觉到此话另有深意,怕被看出跟脚,便随口说了句“昆明附近的梁王山”。可惜,这番胡言之语让考古队们去往梁王山的考察项目徒劳无功,一无所获。

既然文物不是出自于梁王山,又是出自于哪里呢?

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考古队意外得知了有人在石寨山附近挖出了些东西,据说还换了不少东西回来。考古队不敢耽搁,直接转道石寨山,开始了发掘工作,结果真让他们发现了个规模不小的墓葬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比如造型奇特的储贝器。众所周知,贝壳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曾经作为货币进行使用,是当时财富的一种象征。在金属冶炼技术尚未达到可以批量铸造货币的时候,贝壳作为权力笼罩下的财富载体,无疑只有上流贵族才能大规模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存放这些贝壳,并将它作为一种赏赐下属的工具,储贝器这种专门的存储器皿也就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在石寨山出土的储贝器还有着极具考古价值的历史意义,在其盖子上雕刻着各种动物和人物,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的盖子上刻画了古代战争、狩猎和祭祀等众多生活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储贝器中,有一件储贝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也让后来的我们感叹《鬼吹灯》等盗墓小说刻画得实在太真实了。在这件储贝器中铸造着超过50个人物,他们围着一根两条蛇缠绕其中的柱子进行祭祀,或站着、或跪着、或抱着,又似乎在行刑,透露出一种莫名的阴森与诡异,不禁联想到《鬼吹灯》里的云南虫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根由蛇缠绕的柱子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根柱子很可能就是古滇国文明的社柱。所谓社柱,其实就是古代的部落统治者在自己统治的核心区域埋下一根柱子,代表着自己的权力源自于神明的恩赐,代表着自己的威严不容挑衅,否则就会被绑在柱子上行刑。

因此,这样的储贝器也就意味着墓主人很可能是古代的诸侯王或小国的国王。有专家推测,这些文物来自于神秘的古滇国。凑巧的是,在这个庞大墓葬群中还出土了另一个国家级文物,是传说中“滇王”的权力象征——“滇王之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样一个在《史记》、《后汉书》、《华阳国志》里均有记载的古滇国,又是为何会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呢?这大概是所有人都在好奇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