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师从启功先生近三十年。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
几十年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对汉画像砖、石以及历代碑帖、拓片都有深入的研究。书法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
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在日本及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及书法讲学活动。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百家会员称号。
1999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7年11月,在全国政协举办《书写和谐・守望家园一一苏士金石书法求教展》。
2008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第十届韬奋出版奖。
2008年9月,在全国政协举办《心系灾区・情寄文物一一苏士澍金石书法捐赠展》。
2009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歌颂祖国・弘扬文化一一苏士澍金石书法汇报展》。
2010年3月,在全国政协举办《笔墨纸观・承载文明一一苏士澍金石书法文房展》。
2011年9月,在中国文联举办《輸墨书香・传播文化一一苏士澍读书箴言书法展》。
2012年6月,在常州博物馆举办《江南龙城・地灵人杰一一苏士澍书法艺术常州展》。
2013年12月,在镇江博物馆举办《城市山林・翰墨情缘一一苏士澍暨友人书咏镇江诗词书法展》。
2014年9月,在全国政协举办《书写汉字・文化传薪一一苏士澍推广汉字体验教育展》。
2015年7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汉字体验馆一一苏士澍推广汉字文化体验教育展》。
2017年2月,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办《活字生香・汉字的世界世界的汉字一一苏士澍推广汉字文化体验展》。
2019年4月,作为2019年联合国中文日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苏士澍、王林旭书画展》。
2019年8月,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弘扬汉字·歌我中华——苏士澍金石书法汇报展》。
【作品鉴赏】
七十抒怀
书法与文化的高度
——苏士澍的书法艺术
文/叶鹏飞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我读了苏士澍先生的书法,觉得正合于项穆所言,他的书法是其心之所发、是其人格精神、是其文化追术的体现。
日月潭赞
我缘识于苏士澍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在博物馆工作的关系,有经常上文物出版社拜访请教的机会,让我不断受益。今又读到苏士澍先生的《翰墨书香》《天骄故里、笔墨抒情》和《笔墨纸砚、承载文明》三本作品集,让我感受到他作为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的书法魅力。感受到苏士澍先生的其作品之所以能撼动人们的心灵,必然有着生动的笔墨形态和深刻的内涵意蕴。他的生花之笔必系之以自己的独特思考、必缘之于他对文化高度的追求。
辛丑大吉
苏士澍先生书法对文化高度的追求,首先体现在中和敦厚的风貌上。
当代书坛,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富有变化,书法艺术一方面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百花争妍;另一方面,由于书家所必需的传统文化的意识、道德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书法艺术常变常新,这种鲜明的时代风气,带着利与弊的双重性质,形成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轻视,使书法的文化内涵匮乏而流于形式。然而,苏士澍先生的书法,则是以注重传统、深掘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深沉的美、一种古雅的美,给人以中和敦厚的风貌,这正是他独特的思考、运之为字迹的结果。苏士澍先生擅篆书、兼隶书;擅行草、兼楷书,而都取法经典,师古出新,与当前书坛浮躁、做作和变态、浅薄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在世风日变、书风日变的今天,给人以传统的亲近、经典的魅力,并显示出他的文化价值来,这正是苏士澍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坛有着文化高度的原委。
金文赞
金文赞(拓片)
苏士澍先生书法的文化高度又体现在他师古出新的扎实功底上。
书法艺术包含了书家必须经过穷年累月的研习才能掌握的技法,又综合了传统文化、艺术素养诸多方面的因素,更在挥毫之际或鲜明,或曲折地表达出书家的精神气质和对世界、对人生的价值观。由于苏士澍先生自小受家庭熏陶,丰富的家藏养成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偏好。尤其是在秦火熊熊、文化荒芜的岁月,他立之为节操,从未辍耕砚田,青少年时代即以朴厚的唐楷和清劲的秦篆、雄浑的篆刻而饮誉。改革开放后,他到文物出版社工作,长期与传统文化菁华浸淫于一起,更有经常与当代文化界、文物界的大腕、巨擘请益交流的机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陶冶着他的性灵,驱使着他为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古代的经典中不知疲倦地游弋,领略书法艺术的底蕴。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书法艺术不断地升华和精深。从苏士澍先生的作品看,他的楷书,得力于颜真卿、柳公权;他的隶书得力于汉碑;他的篆书得力于秦刻和清人邓石如、赵之谦;而他的行草得力于“二王”帖学系统,更倾慕于苏轼。他的书法的共同特点是使“骨”和“力”充分表现,以内劲取胜。他讲究用笔,深味笔法的堂奥,有着“细筋入骨如秋鹰”的艺术效果。在结体上,他的楷书取颜之宽博和柳之清劲而融合,并借助于篆味,使之方正浑厚中蕴透篆籀气,成为其一大特色。最受书坛饮誉的是他的篆书,他取秦刻之古雅,以邓、赵结体渗之,使结构上紧下展、横粗竖瘦,形成静穆端庄又不失生动多姿的“苏”体,即使是书写大篆,也都施之以小篆形态,成为他一大特点。他的行草书将魏晋的秀逸与东坡的深沉相结合,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所以,苏士澍先生的书风整体上在中和敦厚的形态中,又有严谨秀逸之气,这是他将注重金石气的篆隶与注重书卷气的行草相调和的结果,显之为经纶,充分体现出他师古出新的扎实功底,也是他书法艺术的最动人处。
秦篆赞
秦篆赞(拓片)
长城
苏士澍先生的书法的文化高度又体现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上。
书法创作是体验与表现性整合一体的,还要通古今之变。由于苏士澍先生对文房四宝情有独钟,他将书法创作与文房用具结合起来,让文房四宝也情动形言,让书法艺术也得到充分的展示。苏士澍先生的《承载文明》集,是他怀着对文化遗产的浓郁深情,以文房用具以及文房环境为载体,或题砚铭、或刻墨、或制笔、或竹刻、或屏风、或碑帖、或笔筒,以及印缸、茶具、书架、画桌、纸枕,都成为他书法创作的载体。在苏士澍先生笔下,他总是因文具之特性进行题铭、题字,又通过精心布白,使书法成为其文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了书法与文具的文化气息。而其所书内容与劝学、励志、怡情、养性、静心、读书、砚耕密切相关,宣之为文章,让人们在品赏文具时,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同时也让人体味书中之情、墨中之境的高深,产生赏物遥思之想,强化了书法与文房四宝的艺术功能。西方著名艺术评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在论及艺术价值时说:“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其目的就是既对他人有益,又给自己带来愉悦。”蕴之为道德,这正是苏士澍先生书法的有价值、有意义之处。
汉隶赞
汉隶赞(拓片)
苏士澍先生的书法的文化高度,更体现在他对传统哲学思想的追求上,给人以正大气象。
数千年来,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哲学思想,一直是人们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要求人们在道德的规范内去进行性情的陶冶、去修养人品,形成“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苏士澍先生的书法,即有着这种思想的烙印。在儒家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是对“中庸”原则的高度强调,这种中庸观念影响到书法创作上,便是要求书家将各种对立因素加以和谐统一,使书法创作在不激不厉、中正平和的状态中进行。苏士澍先生的书法艺术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故他的书法绝无矫揉造作之习、剑拔弩张之态,而是不亢不卑的正大气象,这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折射。苏士澍先生在文博界、出版界、书法界皆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有突出的成就,体现出他对社会的责任和文化贡献。仅书法活动方面而言,在他的策划下,20世纪80年代起即举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将书法影响到千家万门。从1994年开始,他策划举办了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至今已办九届(首届由启功先生主持大会),每届都有主题,使书法研究国际化,将当代书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苏士澍先生眼界髙远,见识丰富,胸襟开阔,养成了他笔下不同于一般的内蕴。他在工作极忙时,也总是铭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古训,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研究、创作,在忙碌中有休闲,在喧嚣中求幽静,将艺术工作和艺术生活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本乎天地之心”的心态,将工作的出色与艺术创作的出色都认真对待,树之为勋猷,并在其中获得吐纳与进取的力量,力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孔子的“游于艺”的原则,在苏士澍先生的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书法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更有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内涵。可以说,苏士澍先生的书法,是对当前精神世界的滑落、书风的浅俗的拯救,代表着当代文化的高度。
唐楷赞
唐楷赞(拓片)
印章-弘扬汉字
印章-歌我中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