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近日,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区一局长带队检查一家理发店时,因店主稍有怠慢,局长直接将店内卫生许可证撕毁,还称要将店铺强制关闭一个月并进行罚款。该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当地区委区政府通报,该局长因工作方法不当、简单粗暴被免职,并调离执法队伍。

其实这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情。据悉,这位局长冷静下来后,认识自身错误很深刻,并当面向店主道歉,店主也表示将主动配合管理。这些年来,类似执法行为受到批评甚至处理的事情,时常见诸媒体:有当街殴打并抱摔卖菜大妈的,有因填埋垃圾与村民发生冲突的,有为村镇整洁禁止村民烧煤的,还有破门而入扭打违规补课教师的……虽说管理者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执法效果却事与愿违。我们需要环境整治规范,但不能消弭“烟火气”。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频发,虽说是双方未能寻找到和谐共处的聚合点,但从管理方看,还是应该多一些文明执法和柔性执法。绝大多数民众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用心用情,是可以得到他们体谅理解的。日前,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五起善意文明执法的典型案例,就很值得借鉴,有推动执行和解,促使被执行企业“起死回生”的;有灵活处置财产,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还有助力残疾人稳定就业的。这些文明执法案例,诠释了新时代执法人员的使命担当。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曾动情地说过:虽说这些年国家针对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行业,发布了40多项共计1800亿元的扶持政策,但当前消费需求的确比较疲弱,主要是线下消费需求疲弱……市井长巷店铺林立、热气腾腾,那就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如果关门了,那可不是大吉,老百姓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的确如此,新冠疫情持续肆虐的情势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小影响。当此时,我们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和基层执法部门都应该换位思考,多想想那些没有固定薪酬的市民与村民们的难处。哪怕是增加管理难度,也应多给予被管理者一点自食其力的空间,譬如不将卖小菜的村民和流动摊贩看成“法办”对象而“赶尽杀绝”,而应视为“热情服务”的对象。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去处,兼顾市民差异化消费需求,以消除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

最热情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秉公执法。管理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亲民、为民、爱民意识,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彰显出执法的人性化和亲和力。将管理目标与民众利益紧密结合,把执法过程当作为民办实事的行动,切实把握执法之“度”,让法律法规深入民心,化为民众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行动。既给民众创设优美舒适的环境,又让民众生活便捷、百姓受益。从而热情扶持被管理者挺过当前的难关,让民众生活有温度,也可让我们的经济社会显示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