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视对讲、视频监控、停车场管理、信息发布等硬件设备已经进场,等布线结束后,就可以施工了。”日前,在隐珠街道孙家滩安置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据安置区智能化项目经理刘晓宁介绍,现在工人们正在忙着布线,为智慧社区设备安装做准备。相信用不了多久,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孙家滩将完成智慧升级,2300余名居民即将搬进期盼已久的新家,开启智慧社区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们正在布线施工,为智慧社区建设做准备。

>>刷脸开门<<

进出社区更便捷

“孙家滩社区的老人比较多,出门容易忘记带门禁卡。”刘晓宁介绍说,与其他新建社区相比,项目承建方亿联集团注重从细节入手解决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实施智慧化设计前期,结合孙家滩社区居民特点及调研掌握的居民需求,设计了“安、居、乐、业”的智慧化思路,对社区门禁系统进行升级,进门不再需要门禁卡,只需刷脸就可以进入。“同时,通过人脸识别、便捷同行技术,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大数据对社区居民进行人群画像,协助街道、居委会进行人口档案管理。”刘晓宁说,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流动人员管理的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居住体验。

针对孙家滩老年居民多,子女探望停车难这一问题。安置区划出了专门的功能停车位,并在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的停车管理小程序里设置了“亲情号码”,只要把车牌号码输入,子女回社区看望老人就可以轻松停车。

>>手机操作<<

足不出户解难题

“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个APP,就可以足不出户解决问题。”刘晓宁介绍,通过社区管理平台对社区内智能设施、楼宇、人员、事务等进行综合管控,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比如说,小区路灯不亮了,监控坏了,或者出现了其他安全隐患,都可以通过社区管理平台的系统集成和智能运维技术,及时报警,提醒物业人员去处理,大大提升问题处理效率。

在智慧化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充分考虑到设备操作难易问题,如何让这些设备“管用、爱用、受用”?技术人员为此下足了功夫。

首先,他们选用了性价比比较高的硬件设备,保障设备能长期稳定运行,从而做到“管用”;管理平台软件使用简单容易,方便居委会、物业人员和居民使用,也能让60岁以上人群快速上手,达到人人“爱用”的目的;在后续保障中,不断为软件进行升级,保障服务质量,让居民感到“受用”。

>>注重品质<<

打造安置区标杆

围绕建设安置区标杆的总目标,亿联集团项目团队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邀请BIM技术专家,从建设、施工、后期运营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整体爬升式脚手架的运用,在保证项目安全性的同时,让单层施工效率提升了25%。使用主体铝模施工技术,墙体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强、抗震等级高,节约了三分之一的建设时间。在外立面设计方面,优选业内知名设计师方案,以相邻色结合,与周边城市空间协调统一又突出竖向线性特点。

据项目负责人张希堂介绍,该项目规划之初,就十分注重人文社区的打造。通过实地访谈和史料挖掘,了解村庄的历史和人文底蕴,通过以大槐树为代表的精神符号的塑造、具有村庄风土人情的艺术小品设置、体现村庄文化内涵的活动场地的装点,辅以五维园林体系、特色人文景观等,打造具有孙家滩特色的人文、科技、绿色、健康安置区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