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定义的血小板指标升高多见三种情况,根据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假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有些病友不会进行分别,对此下文开展相关解析!

假性、继发、克隆性的血小板增多分别是什么?一文讲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性血小板增多症

主要是指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未能够辨别出血液中类似血小板的物质,比如冷球蛋白,红细胞碎片等。在无法分辨的情况将其计数为血小板,这就会造成血常规报告中血小板计数偏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做进一步外周血涂片,可以轻松简单的鉴别。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此类型最为常见,名称带有继发,意味着有原发引起的因素。比如感染,缺铁性贫血,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溶血等病理情况,或是药物应用诱发所致的血小板增高。不过不用过于担心,通常这种血小板计数升高的状态是暂时的,只要及时通过纠正诱因或治疗原发病就可以使得血小板计数尽快的恢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

主要是骨髓中负责生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增多所引起的,以外周血的血小板增多和功能异常为特点的骨髓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无继发因素的一类血小板增高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患者多表现为单一的血小板增多,部分患者还会涉及到脏器异常,血栓形成或出血的情况。

综上,假性血小板增多症无需治疗,其他继发性以及克隆性的血小板增多症需要及时的加以鉴别明确,进一步针对性病因或诱因去开展治疗,首要降低血小板指标至安全范围,让患病者脱离板高带来的风险。

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或「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众号:xejb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