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玉白菜”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历史并不久远,专家论述都是清朝物品。然而在天津一处个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有一棵“玉白菜”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期,经专家论证,这棵“玉白菜”是辽宁岫岩玉矿带的上品河磨玉材质,而且上面有模糊的人工打磨痕迹,年代疑似远古时代的辽宁鞍山海城小孤山的新石器时代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白菜”的尺寸。

天津武清区有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这是中国民间收藏“奇才”周树春,用他26年的荏苒光阴,半生的殚精竭智,筑起的一座“中国历史农耕用具”的丰碑。很多专家参观他创办的“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后都表示:周树春收藏的玉制工具,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时间跨度最远的能达到两万年左右。在周树春诸多收藏物品中,一棵“巧夺天工”的“玉白菜”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久前,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矿床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和玉石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的王时麒教授来到这个博物馆,他表示,周树春的收藏数量之多,分布地域之广,玉石质量之好,是很难得看见的民间收藏珍品。从收藏的玉石品质来看,多为河磨玉与析木玉,而且这些玉石全部产自辽宁岫岩及岫岩玉矿带。王时麒看见这棵“玉白菜”,很惊讶地表示这是绝世的珍品。经过反复的观察、检验、印证,王时麒觉得这是一块上好的河磨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时麒鉴定玉质及产地。

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考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对这棵“玉白菜”充满极大兴趣,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傅仁义在看到这个“玉白菜”的时候来回翻动数次、仔细观察后表示:这棵玉白菜”根径及叶脉是历史人为而成,根径乳白古朴的自然色彩,就是现在白菜的原色。叶表翠绿,纹理清晰,叶脉有明显的粗糙的人工打磨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仁义细致观察“玉白菜”的打磨痕迹。

傅仁义分析,这棵“玉白菜”既然是上好的河磨玉材质,那么这个材质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而这种原始粗糙的人工打磨痕迹,表明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甚至更遥远的远古时代的作品。中国白菜的起源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六千年至七千年。按照现在的生活习俗,种植白菜最多的地区就是东北地区。那么这块来自岫岩玉矿带的“玉白菜”属于辽宁海城小孤山一带。而小孤山洞中挖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距今4万年至1万年。这样看来这棵“玉白菜”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否能推动东北地区种植文化的提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这棵“玉白菜”即使是天然形成,也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第一,河磨玉材质稀少,又是国石第一候选石;第二,我国古人有六七千年种植白菜历史,这棵白菜抑或是古人的图腾、抑或是那个时代的礼器。此物对我们研究中国蔬菜历史有重要价值,所以说这个“玉白菜”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双重重要。将来这棵“玉白菜”是展览的重要珍物。

据资料记载,我国现存共有6棵“玉白菜”。名气最大的一棵《翠玉白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第二棵是绿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高度约13.4厘米,称为“翠玉小白菜”;还有一棵人称“ 翠玉花插白菜”,尺寸为:长24.3厘米,口径12.8厘米。在天津博物馆有一棵尺寸为:长19.4厘米,宽14厘米,重量足有2公斤。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棵“玉白菜”。此外。另外一棵当年军阀孙殿英盗墓事件后不知所终。

据观察,周树春珍藏的这棵“玉白菜”,长50厘米、宽17厘米、厚10厘米,“玉白菜”的重量为9.3公斤。

周树春表示,对于一个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爱好是前提,钻研是必须,学习是永恒,自己一直行走在收藏与学习的路上。按照专家对玉石收藏品的鉴定标准,需要材质、工艺、构思、历史文化、知名度等五个方面来排列。目前中国存有的“玉白菜”都属于“重要文物”,而并非国宝级别的。国宝级别的应当具有历史上不可取代、拥有唯一的文化内涵、年代久远、独一无二等条件。自己当年从收藏农具开始,直到现在珍藏的大量玉制工具,全部源于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热爱。也希望自己的这份收藏,能够对中国历史农耕领域有新的探索,给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文 张士龙 王兰 摄影:董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