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后的我们,小时候每家每户家境都不好,高粱粥、玉米面馒头便是一日三餐,只有逢年过节才吃些大米白面,记得十几岁时,家家栽种稻谷,才有了三餐大米饭的待遇。我们便自制玩具,高粱杆儿做的眼镜,陪伴我们无数个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到了年底母亲才舍得给我们买套新衣服,一身新衣裳穿到露脚脖子,露肚子,母亲才让我们给弟弟妹妹穿,那个年代的衣服耐穿,能陪伴几个孩子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梁自行车,算是我们儿时的大玩具吧,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几个同学商量好在村大队聚集,人到齐全后,我们便掏腿骑着车子绕着村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拧着上劲儿的铁皮青蛙,满满儿时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绳,小时候跟父母要一段破旧的绳子,跳绳子比赛,跳得多的为胜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果,儿时的零食,涩涩的,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去村外摘麻果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甜儿,黑紫,微甜,很是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瓜瓢,本地的叫法,剥开皮,里面的瓤可以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弓,男同学的回忆,可以射向树上的麻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了皮,知了、青蛙腿算是我们儿时的美味佳肴,煮着吃、烤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夏天,柳树叶上都会长一个鼓鼓的大包,剥开里面有小白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皮口琴,算是大户人家孩子才有的玩具,能吹出不同的曲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露天电影,儿时逢大队广播演电影,母亲就会早早将晚饭做好,吃饱后,一家人拿着小板凳在大队门口占地方,那个时候,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挤在一起看散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毛钱的纸币,能买一个刨冰,能买一根铅笔,能买几块橡皮,能买多个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条哨子,春天柳树新长出了嫩叶,是做勺子的最佳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烧麦穗,记得小时候在邻村上学,五年级时,我们几个女同学,放学回家路上,在村外烧起了麦穗吃,用土块搭了小灶,找来了毛草,那时的麦香味极其浓郁,几天后,麦田地的主家为了防我们几个小馋猫,就蹲在地头守着他的麦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时,男同学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弹皮手枪,对于农村娃来说,算是奢侈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上初中时,英语老师逢课便会拎着这样的播放机,放进英语磁带,给我们听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房子,估计80后都玩过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布,织着织着就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片,小的拍不过大的,软的拍不过硬的,为了寻找又大又硬的纸张,我们也算是煞费了苦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爪,里面写上猪八戒、孙悟空、唐僧、葫芦娃、妖精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衣和裤子,友友们,都叠过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星,上小学时,每到夏天,母亲怕我们热到,中午临上学就会给2毛钱的零花钱,为了买星星纸和星星瓶子,舍不得买刨冰吃,攒够钱偷偷将星星纸买回家,将星星叠的差不多,再用攒的钱买个瓶子,将星星放进瓶子里,觉得是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