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竞争愈发激烈,阿里开始积极探索前路。

这次,阿里盯上了年轻人。

阿里在电商赛道上又有新动作,阿里测试了一款全新的电商APP名为“态棒”。

“态棒”谐音“太棒”,充满口语意味和流行元素的名称与其潮流电商的特性相契合,也表明了其服务对象是年轻人。

这款APP处于测试阶段,注册登录需要邀请码,但是已经在应用商店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态棒”还加入了社区玩法,鼓励用户和主理人交流并进行社交。

通过态度和观点的交换来提升用户粘性。

就现阶段而言,“态棒”APP明显是阿里为聚焦年轻人消费群体而推出的垂直平台。

也许阿里对“态棒”的期望不在于能够做成多大的体量。

而在于可以在更多的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服务。

其战略意义或许更远大......

1、存量时代的产物

1、存量时代的产物

近两年,电商平台纷纷加码社交和种草玩法。

像淘宝“逛逛”、京东的“逛”、美团“逛逛”都是存量时代的产物。

虽然互联网巨头一直在该领域进行开拓尝试,但运用在独立APP上还是首次。

用户增长红利见顶,局内玩家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量,阿里也在不断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业务。

此次聚焦年轻人购物需求的产物“态棒”与社交玩法创新结合,正是巨头流量焦虑下的新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淘宝这些年在社交上做了很多努力,只是因为本质还是购物软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细数这几年,在这个领域的尝试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2016年,“淘宝达人”的推出是淘宝在社交化上落下的第一颗棋子。

所谓淘宝达人就是一种KOL,类似于现在的带货主播,走的是小红书那样的“种草”模式。

但由于淘宝的流量相对封闭,淘宝达人并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2019年,淘宝上线“淘宝人生”,试水陌生人社交。

淘宝人生的定位有点像QQ秀,用户可以在里面装扮自己的虚拟形象。

其中的“偶遇”模块还可以选择性别偏好,像探探一样加好友,互相聊天。

由于没有打出核心竞争力,淘宝人生没过多久就无疾而终。

要说阿里系社交电商之路的受挫,值得一提的还有淘小铺。

去年9月13日,阿里旗下应用淘小铺发布公告称:

由于业务策略调整,商品教育等相关功能将于2021年10月11日晚间停止,淘小铺推出两年多时间便夭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淘小铺一度承载着阿里社交梦。

2019年5月,阿里推出“淘小铺”发力社交电商,被大众看成是阿里对标云集的又一大项目,通过社交和电商的融合,在淘宝推广平台上开辟新的赛道。

淘小铺采用S2B2C模式进行销售,普通人在成为会员后,可在淘宝开设淘小铺,授权销售品牌、经销商、工厂和线下渠道商家的商品。

这些淘小铺掌柜不需要存货,直接供应商发货,以分销形式获得返佣等奖励。

淘小铺的货品端,主要由天猫品牌商、淘宝原创买家、网易考拉工厂店等供应商货品构成。

整个流程中,淘小铺用户只负责分享商品和体验推荐,供货商只负责发货和售后工作。

2、电商龙头保卫战

2、电商龙头保卫战

事后我们分析淘小铺这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还是能够发现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

目前看,阿里缺乏社交基因,且玩法具有各种规范性,因此“淘小铺”要异军突起有些难度。

淘小铺本质是个电商分销平台,被看做是对标云集、斑马会员、贝店等这类分销类社交电商。

相比其他社交电商,淘小铺虽然依赖淘宝的供应链体系、数据等;

但其核心竞争力并未突出,加上阿里自身缺乏社交基因,加上逐渐被阿里边缘化,淘小铺的关停也不出乎意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各大平台之间会开放,不能互相屏蔽链接,那么对阿里来说就没必要单独做一个平台出来,淘小铺关停也是大势所趋。

巨头的加入,进一步加快社交电商的发展。

未来社交电商会进入更为激烈的厮杀,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会是社交电商发展的新命题。

总体而言。阿里对社交电商领域可谓高度重视,但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随着淘小铺的关停,阿里要如何继续盘活社交电商领域有待考量。

但至此我们也不由得心生疑问。

阿里系在社交电商领域屡屡受挫,可为什么还是愈挫愈勇?

只能说还是为了保住现有的地位。

毕竟存量时代电商的野蛮增长逐渐停滞,传统电商平台面临着突破转型。

过去的传统电商提供了商品展示及支付平台,解决了用户去哪买怎么买的问题。

而社交电商通过场景化的展示解决了为什么买的问题,影响了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提升用户的购买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是,转轨过程中抖音、快手、美团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新玩家也纷纷入局电商。

这无疑对老牌电商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电商竞争随之进入白热化状态。

据有关数据统计,可以粗略看出短短几年内,淘系电商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了7个百分点。

据阿里最新披露的财报信息显示:

阿里的核心电商出现了首次负增长,也就是说淘系电商下降的市场份额只会更多。

正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不利局面,阿里才展开了这场电商龙头保卫战。

为了应对与之竞争的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小红书

在这场电商龙头保卫战中,阿里一直在根据自己的基本盘不断地调整发展方向。

现在,阿里的电商板块已经形成了非常全面的生态网络。

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进攻,阿里都做到了有防守有反击。

可见电商这场战争过于激烈和庞大,哪怕是一小步,玩家也走得小心翼翼。

3、结语

3、结语

传统模式的高成本和激烈竞争,导致“社交”成为电商巨头狩猎的目标。

虽然“狩猎者”们已然各就各位,但文章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

电商切入社交领域初期,弊端也是存在的。目前这一领域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传统电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有假货、劣质货的存在,就像拼多多。

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对消费者没好处。便宜没好货,天上永远掉不下馅饼。

不管是何种电商形态,究其根本还是要注重品牌、品质。这个规律是没人能颠覆的。

更何况“电商搞社交”它是个伪概念,电商就是电商,社交就是社交。

没有人为了社交去买东西,只会说因为已经在社交,才顺便买了东西。

最后也只能希望整个行业不会永远停留在这里,但愿拼多多模式只是初步尝试。

未来社交电商互动的形式会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