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桑白蚧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车厘子苗园屡有发生。因为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等特点,一旦发生造成车厘子苗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枝条和整株死亡时有发生。下面来看一下天水地车厘子苗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发生原因

生产上由于果农大量应用广谱性农药,天敌被大量杀伤,车厘子苗桑白蚧由原来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人为传播是车厘子苗桑白蚧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建园和嫁接时未能对车厘子苗苗木和接穗仔细检查并进行消杀处理。桑白蚧虫体微小,发生和扩散蔓延较为缓慢,一般不为果农所重视,待危害加重时防治已晚。许多果农不了解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及习性,盲目用药,防治效果很差甚至无效果,3~5年可将车厘子苗全园毁坏。

二、发生规律

车厘子苗桑白蚧在果园中以同心圆状态为害。距离虫源中心较近的植株,桑白蚧的危害严重,而距离虫源较远的植株,危害出现的时期和程度明显较距离较近的植株迟,危害也较轻,可能与第1代若虫转移为害有就近为害的习性及若虫转移能力有关。同时观察发现,若虫迁移为害时先出现在车厘子苗主枝、主干部位,在小枝条上的介壳密度明显少于主枝、主干。在天水市秦州区,车厘子苗桑白蚧1年发生2代,越冬雌成虫产卵始期为4月底。雄若虫第2龄脱皮为预蛹,预蛹期7天左右,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受精雌成虫虫体逐渐增大,至7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末至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末为成虫羽化盛期。受精雌成虫继续为害至秋末进入越冬状态。同时,转移为害的主要时期为5月上旬和7月下旬,在此期间,距离虫源较近树虫枝数呈明显上升,转移较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车厘子苗桑白蚧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减少桑白蚧造成的损失。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使用药剂应为在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车厘子苗树上用于防治该病虫的种类,如有调整,按照新的管理规定执行。

四、防治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主要车厘子苗桑白蚧预测预报为指导,综合考虑该虫发生的各种因素,协调应用检疫、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控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使用药剂防治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掌握使用浓度或计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

五、防治方法

5.1 农业防治

建园或嫁接时加强检疫,严禁带虫嫁接枝条及带虫苗木。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车厘子苗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及时清理车厘子苗果园,适时修剪,剪除带病虫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5.2 生物防治

充分利于天敌昆虫,调节害虫种群密度,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在车厘子苗果园行间生草或种植绿肥,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

5.3 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主要为孵化的若虫。防治适期为萌芽前,或根据预测预报,在桑白蚧若虫孵化盛期即5月上旬和7月下旬进行防治。采用喷雾方式,全园喷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如29%石硫合剂水剂200倍液;40%高氯·马乳油20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倍液;40%速蚧杀乳油1500倍液。

石硫合剂应在大樱桃萌芽前喷施;5月上旬喷施时因临近果实采收期,应选用安全间隔期短、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7月下旬可选择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2000倍液,可间隔5~7天后喷施第2次。如喷雾后遇降雨,应进行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