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只是日历上普通的一天,但今天的上海,却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2500万人同一天完成核酸检测,将刷新纪录;因为这是一场大决战,全体市民一个不漏,全部参战;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为这座特大型城市密密织起“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来自淮安的“大白”们刚到上海,便在今天上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宝山区锦秋花园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中 徐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东方医院综合监护室护士长、花木筛查医疗队东城社区组长吕剑虹(蓝色隔离衣)正在与江苏医疗队的队员(白色防护服)在核酸采样区进行工作沟通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今天的魔都格外安静。清晨的南京路步行街,空无一人,悄无声息。蓦地,记者镜头里出现了一群“大白”,他们整齐列队,向前行进,灿烂的阳光勾勒出一个个金色的身影。他们是来自温州的医护人员,正准备乘大巴前往社区为市民做核酸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今天上海全市进行核酸检测,8时,来自浙江温州的援沪医务工作者途经南京路步行街,坐上大巴前往核酸检测一线 本报记者 萧君玮 陈炅玮 摄

今天的魔都格外忙碌。无论是高档小区、公寓住宅、老公房新村还是老城区的弄堂、远郊的乡村,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民警、志愿者凌晨均已到位,搭起检测棚,拉好隔离栏,做好准备。居民们也早早起床,有序下楼,扶老携幼,参与检测。一些马路上的移动核酸检测点,也让沿街商铺里的人员有就近检测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既有众多高大楼宇,也有不少老式里弄。为保障核酸筛查有序开展,黄浦公安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疫宣传 本报记者 萧君玮 陈炅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今天全市开始新一轮核酸筛查,在黄浦区新昌路靠近青岛路,医护人员引导居民根据地上的2米线隔开距离,有序进行检测 本报记者 萧君玮 陈炅玮 摄

今天的魔都,充满温情。你看,北新泾街道101岁的老人、公信绿地大楼90岁患有青光眼的老人,都有“大白”一一上门为他们做核酸检测。你看,安徽援沪的医护人员来到芷江西路街道中海万锦城一户居民家,小心翼翼地为2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上门采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图为应急小分队采样人员为北新泾街道出行不便的101岁高龄老人,上门进行核酸采样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今天上午7时起,芷江西路街道永太居民区进入第二轮核酸筛查。来自安徽省蚌埠医一附院(安徽援沪核酸采样队)的医护人员来到中海万锦城27楼一户居民家,为仅2个月大的婴儿完成上门采样 肖鸣亮 摄

今天的魔都,最高频的词是感谢。业主群、同学群、朋友圈都在讨论如何最恰当地向驰援守“沪”的医护人员表达谢意。在长宁区一栋居民楼,一位高龄老人因患病不便出门,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便爬楼上门为他做核酸,老人和老伴哽咽着连连道谢;在康城社区,社区志愿者向为居民测核酸的宁波医疗队队员鞠躬致谢;在普陀区真光四小区,居民们集体鼓掌,向金华医疗队队员表示感谢——春风十里不如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今天上午,宁波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康城社区为居民做核酸检测,社区志愿者李艳红向宁波医疗队员鞠躬致谢 周宇立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今天上午8时半,静安区康定路上,志愿者和市民合力帮助高龄老人去检测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我们终将战胜病毒,这座城市也终将回归日常,难忘的是全民战疫的日日夜夜。今天的这一个个镜头、一幅幅影像、一个个瞬间,更是无比珍贵,值得铭记。

本报记者 邵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