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坟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坟祭扫已成风气。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下面在南北方各选一个代表地区,来看看其中保留的比较完好的清明祭拜礼俗:

1.天津——“鬼令”去上坟

天津民风自古淳朴,天津人缅怀逝去的家族先辈亲人,非常重视祭祀的仪式,每年在三个“冥节”中,最马虎不得的当数清明节了(另两个“冥节”是指中元节和寒衣节)。

天津人俗称清明节为“鬼令”,在清明前后各10天祭祖,最好的日子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天津人曾普遍称扫墓为“添坟”,后来又改称“上坟”,系天津地区传承下来的重要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清明祭祀过程大体是这样:

生者来到先人坟前,先把墓碑前的空地清扫干净,仔细擦拭墓碑,然后毕恭毕敬地供上新鲜的水果、糕点,焚香燃蜡烛,烧纸钱,洒酒。

对着坟墓述说这一年来对亡人的思念和家中的大事小情、亲友变故等等,并拜托长辈逝者护佑全家安康,福祉绵长。

人们往往还要许下几桩心愿,祈求逝者显灵。那种絮絮叨叨、轻言细语,仿佛亲人没有辞世,此刻正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

如果亡者生前吸烟,上坟者还会点燃一支香烟摆放在坟前。

祭奠之后,磕头站起,再铲除杂草,往坟的上面培添新土,象征为先人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

有的则是先锄杂草添新土,然后再祭拜,顺序不同。

在培土时,人们往往还要在坟茔四角压上用锡纸制作的假银锭子,祈求家庭常年有钱花,日子越过越富有。

多数人还要燃放一挂鞭炮,以示驱赶小鬼别来纠缠,让亡者灵魂安宁。

2.上海——家中祭祖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明祭祖仪式之前,会在家门口的草地上插上三支清香,以示引领祖先来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在家中餐桌北面摆上一对香烛、九支清香,燃尽后再添上三支。

再备上五荤一素的菜品,配上水果、八宝饭、糯米圆子或者馄饨等祭品。

糯米圆子分青圆子和白圆子,青圆子采用苦蒿作辅料,豆沙作馅,白色糯米圆子用鲜肉作馅。

糯米圆子分别放入清水中煮熟,在餐桌上放三碗,一家人即也可开始食用糯米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桌三个方向分别摆上7-9只小酒杯,备上黄酒,祭祀过程中续杯敬酒三次。

祭品备齐后,家人分别上前叩拜祖先,站立拜三拜,叩头五次,再站立作揖三次,祈愿祖先福泽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先准备好锡箔,祭拜祖先后,在家门口化锡箔。

祭祀结束后,收祭品时需要将祭品在灶台放上一段时间,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3.疫情下的遥祭普适方法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遥祭。

通常来讲,大家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可以立牌位或长辈亲人照片,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祝祷词。

各地祭扫风俗有所不同,还请大家在遵守当地要求的前提下文明祭拜。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疫情之下,变化的是祭祀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