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6日,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满一周年。这一年,开启了深市主板+创业板”新格局,深市市场功能更加健全、市场结构更加完善、板块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这一年,深市主板龙头聚集效应更加显著、科技创新动能更加充沛、转型升级支持更加有力;这一年,深市主板国企改革引领更加突出、监管制度供给更加充分、服务国家战略更加积极、市场改革信心更加坚定。

深市主板运行平稳有序 改革落地凸显多重成效

本报记者 邢萌 见习记者 郭冀川

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以下简称“两板合并”),时至今日,两板合并已满一周年。两板合并后,深市迈入新发展阶段,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新市场格局,结构愈加清晰完善,功能更加丰富健全。

两板合并一年来,共有28家企业在深市主板IPO上市。截至目前,深市1493家主板公司的总市值已超22万亿元,更好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受访专家认为,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表现符合预期,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板块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行业公司盈利水平普遍提升,制造业公司构筑板块的“基本盘”。龙头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愈加凸显,引领了板块高质量发展。

深市主板公司总市值

超22万亿元

两板合并,深市主板功能结构更加健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合并以来,上述新上市的28家企业合计融资超过230亿元,其中不乏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例如,康冠科技为国内智能显示龙头,大中矿业是具有明显储量优势的国内铁矿石企业,2家公司IPO融资规模均超过15亿元,募资主要投向主业扩产项目,有力支持公司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提升竞争优势。

如今,深市市场结构更加完善。截至目前,深市主板公司达1493家,市值规模超过22万亿元,深市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为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更为合适的直接融资服务。

从这一年情况来看,两板合并取得成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合并之后,形成了深交所‘主板+创业板’、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北交所三大市场,对应了我国三大主要经济圈,体现出不同功能定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其中深交所的资本市场体系也更加符合当下资本市场环境。”

“两板合并一年来,整体运行平稳。”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中小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机制、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等主要制度安排与主板基本保持一致,两板合并原本就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合并之后深交所板块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两板合并的总体安排对市场运行和投资者交易的影响较小。

“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是推进资本市场存量改革重要举措。合并后,总体运行稳定,符合市场预期效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深市市场结构更加优化,从板块完善程度、功能发挥以及运行效率上,深市主板都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板块基础愈发扎实

制造业公司构筑“基本盘”

两板合并后,制造业公司“稳根基”作用突出,板块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深市主板公司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业绩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制造业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1152家公司已披露业绩数据,其中547家公司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预计实现平均营业收入154.62亿元,同比增长29.61%,预计实现平均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26.47%。

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市主板有10个证监会大类行业平均净利润为正,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平均净利润分别为8.47亿元、6.17亿元、5.91亿元、4.32亿元。

截至3月底,深市主板制造业公司981家,占比65.71%,构筑了板块的“基本盘”,也奠定了深市主板发展壮大的基础。其中既有较为传统的基础制造业公司,也有行业内领军的先进制造业公司,共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整体进步,为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核心板块,也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赵锡军表示,两板合并后,制造业公司在深市主板公司中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构筑主板发展壮大基础。

2021年,深市主板化工、机械设备、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行业279家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京东方A实现营收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实现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

“制造业公司在稳定深市主板大盘上起到核心作用,深市主板制造业公司市场竞争力强,营收和净利润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分红率高,是稳定市场的核心力量。”董忠云称。

龙头企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36家公司市值均超千亿元

合并以来,龙头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引领板块高质量发展。

深市主板持续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推动一大批公司通过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和融合发展,成长为优质蓝筹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深市主板市值超千亿元公司36家,行业规模龙头企业131家,科技龙头企业47家,在工程机械、激光设备、面板、安防设备、智能语音、家用电器、绿色能源等多个行业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杨成长表示,深交所主板市场承担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功能,持续推动中国产业自主可控,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2021年经营数据,京东方A、比亚迪、顺丰控股、潍柴动力等20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京东方A、海康威视、中国广核、中信特钢等3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0亿元。共有304家公司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

赵锡军认为,两板合并后,作为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突出代表,深市主板各行业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对于板块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更为突出,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更多体现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董忠云表示,一方面,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再融资等方式,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增长快,研发投入高,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在全球形成竞争优势。

123下一页

深市主板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业绩实现稳增长

本报记者 邢萌 见习记者 郭冀川

国有企业是上市公司群体的标杆力量,也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代表。从过去一年成绩来看,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后,深市主板国有企业改革稳步向前迈进,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深市主板国有企业数量共459家,占比30.74%。其中,220家公司披露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平均实现营收190.14亿元,同比增长28.56%,平均实现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36.14%。143家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5.01亿元至6.17亿元,同比增长66.52%至105.13%。

受访国企代表认为,得益于深交所的支持及政策制度优化,深市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分拆等方式提高资产质量,借助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再融资,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稳定人才队伍,极大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为业绩提供有力保障。

再融资、重组效果显现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更好地支持了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深市主板国有企业也综合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为良好业绩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国企再融资共计实施完成45单,融资金额1172.70亿元。合并以来,深市主板国企共计披露21单重组方案,实施完成24单,交易金额1940.60亿元,一些大型国企借助资本市场继续推进深化改革。

“2021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达981.42亿元,成为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水泥公司。”天山股份总裁肖家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山股份的成绩,除了坚定发展战略、高效执行和良好的经营外,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是分不开的,此次重组顺利完成,也得益于深交所的支持与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优化。

招商蛇口自上市以来,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发行REITs等资本运作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引领国企改革方向。招商蛇口董事会秘书刘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或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并激发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发掘优质资产标的或提供资产处置的通道,并结合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实现资本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柳工董事会秘书黄华琳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推动了企业体制和激励机制变革,柳工集团混改及柳工有限整体上市,进一步理顺了集团与上市公司股权关系,大幅度减少了关联交易,提升了公司发展潜力。借柳工有限整体上市,柳工集团与7个战略投资者共同构建了“中央和地方国企优势+市场化机制+战略伙伴协同”的国企改革发展新模式。

国企改革过程中对人才需求日益攀升,深市主板国企自合并以来共实施48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34单为限制性股票、7单股票期权、7单员工持股计划,涉及股份数量合计8.86亿股。

据黄华琳介绍,公司利用股权激励等工具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2022年3月31日,公司披露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锁期解锁条件成就的公告,公司1397名激励对象在第二个解锁期实际可解锁共计294.48万股限制性股票。2018年柳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718名激励对象共计1329.66万股限制性股票,柳工有限整体上市,员工入股3173.224万股,激励力度大幅加强,有利于保持管理团队及核心人员稳定,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国企改革需要的是透明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本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提供公司治理标准,显著提升国企治理、管理和运营的规范。资本市场不断进行着资源配置的优化,也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化空间。在资本市场助推下,国有企业能够通过兼并重组进行资源整合,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履行社会责任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后,深市主板国企也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注重投资者关系,履行社会责任。

“自整体上市以来,公司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治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的系统、组织和制度,提升了公司透明度。”中信特钢董事会秘书王海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及时、准确地信息披露,以及多渠道、多层次地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中信特钢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资本市场形象,加深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

肖家祥认为,面对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以及绿色、数字化转型趋势,公司不仅要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多渠道融资发展,也会利用好资本市场规范企业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积极回报股东,履行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50%的承诺,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央企上市公司形象。

深市主板国企除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外,在民企纾困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合并以来,国资公司通过现金输血、授信支持、优质资产注入、推动产业整合等措施改善公司基本面,助力民企纾困,实现公有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同发展。据悉,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国资助力纾困的13家公司中,根据3月底披露的财务数据,已有5家公司2021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显著改善持续盈利能力。

“深市主板国企大多拥有优良的企业资质和经营业绩,资本市场提供多种融资途径和多元融资工具,双方互相成就,增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对本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