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神舟二号飞船

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成功入轨。

很少人知道,搭载神舟二号飞船

长征二号F火箭

曾在十天前不慎

被撞击产生了18处伤痕。

如果不是这次撞击,神舟二号飞船已在太空飞行5天了。

对于这次撞击,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

因为这次撞击完全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

“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但“神舟一号”飞船

是由一艘电性测试船改的无人试验飞船,

与正式的无人飞船相比还有一些技术距离。

火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尚不具备逃逸功能;飞船十三个分系统中应急救生分系统没有参加试验,有效载荷、乘员、仪表照明三个分系统只是部分设备参加了试验等等。

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则是

中国第一

艘正样的无人飞船,也就是说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而且还将在太空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显然,比起神舟一号,

神舟二号飞船的发射试验任务更为重要,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将严重影响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信心和进度。

为此,

神舟二号飞船改变了神舟一号飞船用火车运输的方式,而是采用飞机整体空运。

因为采用火车运输需要将飞船拆分八块,增加了总装风险,采用飞机整体空运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又节省了时间。

2000年11月8日,神舟二号飞船搭乘一架大型运输飞机从北京顺利抵达了酒泉鼎新机场。

没有人想到,尽管极其小心,

神舟二号飞船的这次发射却命运多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2000年12月3日,

长征二号F火箭的“大脑”部分——控制平台的一个陀螺仪突然出现问题,却怎么也查不出是什么原因。

为迅速解决控制平台问题,被誉为“平台皇后”、已七十有余、

从来不坐飞机的徐云锦

带着一堆药片,率领专家组乘飞机从北京赶往酒泉基地,

经过几天几夜反复试验才发现故障原因。原来是

一根仅仅17克重的导线

触碰到了内壁的电缆束管。

然后是2000年12月11日,火箭、飞船联合测试时突然收到了“船箭分离”信号,再复查却没了。这事可不能马虎,如果在不该分离的时候分离了,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经过专家们60多次的反复试验才最终找到病因:是开关电缆保护层上的镀铝薄膜与一个节点相碰造成了短路。

技术上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各系统的专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谁也没想到,就在神舟二号预定发射前4天,

神舟二号船箭组合体却突然被撞。

那是2000年12月31日,酒泉基地发射站的一名战士由于疏忽大意,把备份电源和正式电源接反了,结果导致不应该行走的活动发射平台突然向前走了,

并撞到了火箭的腰上。

经过仔细检测,一处一处的看,一处一处的摸,

发现火箭的位置移动了二十厘米,被碰伤了18处。

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如果造价达

数亿元的神舟二号船箭组合体真的因这次撞击受到了重大损失

,无论经济损失、后续进度、责任追究等,其影响都是很大的。

经过专家会商,大家一致决定,把已经对接好的火箭和飞船分开,各自进行检测。

特别是要对被撞击的火箭进行一次科学的体检,用科学数据说话,看火箭到底能不能发射。

重新检测火箭要冒极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箭组合体

长征二号F火箭高达58.34米,

起飞质量479.8吨。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里面遍布着火工品,

稍有一点外界刺激就很可能产生燃烧或爆炸

要对其从里到外进行全面的体检必须慎之又慎。

而且时间紧张,发射窗口就在那几天,如果耽误了时间,即使解决了火箭的问题也不能发射了。

于是,各系统分头迅速开展行动,

以任新民、曾庆来、王德臣为首的专家组现场监督指导。

2001年1月3日终于得出结论,卫星系统正常,火箭系统主体正常。

特别是火箭气管有幸逃过一劫,只差几毫米就撞上了,

而这个数值恰好还在安全范围内

否则,如果气管被撞,几千万的火箭便完了。

第二天,对被撞的部位和不放心的部件进行了修复和更换。

经过专家组评估,火箭已经恢复原有状态,并通过了总检查,可以发射。

重新确定的发射时间定在了2001年1月10日凌晨1点,

仍然处于发射窗口,但比原来预定的发射时间晚了5天。

在专家们揪心的等待中,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长征二号F火箭顺利升空,载着“神舟二号”飞船准确入轨。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轨道舱留在太空继续飞行了半年时间,开展了相关科学研究。

作为中国第一

艘正样的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的太空之旅,

对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神舟二号飞船在发射过程中所历经的

坎坷和磨难

仅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无数坎坷中的一朵小浪花。

当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以神舟飞天为傲的时候,却很难想象载人航天工程的庞大和技术难度之复杂。

仅就火箭来说,

原来发射卫星,火箭的可靠性是91%,现在要发射大活人上天,火箭的可靠性要提高到97%。航天员的安全性要达到99.7%。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

如果火箭发射1000次失败30次的话,那么要有27次能将航天员救回。

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要知道,

火箭尽管只飞行短短的600秒,但设计火箭时其寿命必须达到546小时。而且,火箭上包含着数万个元器件,288只火工品,涉及858项关键的原材料。

为了达到可靠值,

每一个元器件都要进行200多次的试验

,不能出现任何一次故障。

这还仅仅是运载火箭系统,加上航天员

、空间应用、

载人飞船

、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系统(另外还有空间实验室系统),其

面临的技术考验是成千上万的,每一个系统都要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比如每一次航天发射前,一批“远望号”巨轮要提前很久出发,孤身前往冰冷而狂暴的大洋深处,只为在飞行器发射后迅速捕捉信号,以完成后续的入轨、变轨、对接机构接触等测控通信。这一任务中,

一秒甚至一毫秒的误差都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望号

可想而知,中国航天人的压力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要记住中国航天事业中聚光灯下的每一次伟大,更要记住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航天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

当中国人抬头望天的时候,浩瀚星空中不再只有美国人、俄罗斯人的航天飞船,也拥有中国自主制造的飞船。

甚至在几年后,

那片星空将只剩下“天宫号”一个空间站,我们所在的祖国将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这是中华的盛世,也是我们的荣耀。

本文参考文献:李鸣生航天七部曲之《千古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