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非常恰当形容现在被欠薪的队员和球队之间的关系。球员想一分不少地按照合同按时拿到报酬。按照合同法,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在中国,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只有合同关系。他们很多人都是球队从小培养到大的。或者说是从青训队员培养到一线队的。虽然不是免费的,但即便如此,对于这些踢上主力,有些名气的球员来讲,球队对他们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既然球队在球员没有名气的时候选择了球员,帮助了球员;那么是不是在球队有困难的时候,甚至处于解散边缘的时候,被欠薪的球员是不是可以选择与球队并肩作战。这样的做法更有人情味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按照我们常人来理解。球员们赚的钱早已经足够花了,甚至连孩子一辈子的都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球员来讲,高收入意味着高消费。普通人,外出聚餐,300元够了,球员们,外出聚餐,吃饭喝酒家泡吧,3000元都不一定够。这是10倍的差距,可能实际球员花费的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车,普通人,15-20万就知足了,球员们,50万足有都是节省的,大都100万以上,这是5倍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大件买房子,普通人,150万,贷款30年,每月还款5000左右,而球员们,尤其是各队的明星球员们,大都千万左右,那还款压力也是不小的。所以,如果球员工作照常发,形成流动而且不降薪,那么球员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现在,眼前是腰斩式降薪,而且,还无法按月及时发放,这一下问题就大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寅吃卯粮,或者是手里没有余粮的球员来讲。想选择与球队共同承担风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入是哗哗如流水,收入是滴滴答答如毛毛细雨。如果没有投资商的借款 或者赞助,球队运营真是举步维艰。尤其是对于中小俱乐部来说。没有钱,那日子简直就是没法过:停水停电停气,租赁办公室保不住,训练场地也保不住。这就是活生生的现状。所以说,对于球队来讲要健康运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无外债,收支平衡,球队产权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球队来讲,目前没钱花。推行俱乐部中性名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不用赘述,非常容易理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足协给的分红少。确实,近几年来,由于疫情赛会制以及足协商务开发的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中国足协收入减少,所以自然而然到球队手中的就少了。归根结底,按照经济规律来讲就是市场不买联赛的帐了。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了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摆脱目前的窘境是每一个足球人都想要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恢复如初自然要众志成城。要通过优秀的场上表现吸引球迷,要通过热心的场下公益帮助球迷,要通过健康向上的形象吸引商家。而中国足协,要做得更多,要主动走到转播商和商务合作伙伴之间,主动沟通,关心客户的想法并达成,以便于拿到更多的投资。只要做一切的时候多考虑是不是球迷满意,是不是赞助商满意,那样所做的一切决定才可能是正确的。那样中国男子足球才能真正向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完】

版权说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