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0日,云龙水库蓄水12875.86万立方米,蓄水量同比减少4000余万立方米。站在云龙水库大坝上,向水库方向看去,以前“下潜”的小岛,开始慢慢露出水面……

入春以来,虽偶有降水,但对增加昆明主城供水的“七库”蓄水量而言,却是“杯水车薪”。据3月30日相关水情数据,保障昆明主城供水的“七库”均在喊“渴”。这已是昆明“七库”蓄水连续3年下降。其实,不只是昆明喊“渴”,水资源匮乏也是滇中地区人民之痛,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昆明之渴”,解“滇中之渴”,路在何方?“引金入滇”构想,让滇中引水工程变成为昆解“渴”、为滇中解“渴”的具体路径。滇中引水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彻底改变水资源匮乏状况,通过干支并用、以干强支,有效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使滇中地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滇中引水工程的推进,“筑水网千里之脉、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千万之民”的蓝图正在滇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之渴”由来已久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极端气候影响,常呈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整体水资源矛盾较为突出。

昆明是全国14个缺水城市之一,水源主要依靠降雨。

《昆明市水利志》记载,1918年5月,以翠湖九龙池作为取水点,昆明建成历史上第一个自来水厂,开始为城区供自来水,年供水量1.2万立方米。随着人口增加,1990年,昆明自来水厂已达5家,主要以松华坝水库、滇池为取水点,年供水量达1亿立方米。5个自来水厂的修建,使昆明市区供水形成了以上游水库和下游滇池相互调剂的环形供水系统。

即便有5个自来水厂,但是满足的也只是城市生活用水。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昆明周边一些原本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库,也转变为城市生活水源供应水库,农业用水一度被压缩,工业用水也难以保证。

之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及干旱气候的频发、持续,昆明城区供水面临紧缺局势,昆明引水时代开启。

2007年3月,建设期长达7年的掌鸠河引水工程向昆明供水,年供水2.5亿立方米;2012年4月,清水海引水工程向昆明供水,年供水1.7亿立方米;2020年5月,牛栏江—清水海引水线路(上对龙)连通应急工程通水……

这些引水工程的建设,充分反映了“昆明之渴”。相关水利研究员徐立明表示,即便有这些引水工程,实际上也只能缓解昆明城区与日俱增的供水压力,不能完全解决长期以来昆明存在的缺水问题。

解“昆明之渴”,还需要更多的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金入滇”构想变为现实

“引金入滇,五湖通航。”20世纪50年代,专家组9次考察金沙江,提出“引金入滇,五湖通航”构想。

1960年,该项目列入国务院《金沙江流域规划意见书》、1990年列入国务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2010年列入国务院《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滇中引水工程相继列入国家一系列重大水资源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更是被国家确定为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和云南省“五网”建设的重大工程。

2018年3月,水利部批复滇中引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标志着工程由构想变成可以全面建设实施的蓝图。2018年10月,滇中引水工程开工建设。

“把金沙江引入滇中地区,将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彻底改变水资源匮乏状况。”在滇中引水工程全面建设启动仪式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滇中引水工程将通过干支并用、以干强支,有效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缺乏现状,使滇中地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这也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对云南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水源工程从丽江石鼓镇金沙江上游1500米右岸取水,输水工程自丽江经大理、楚雄、昆明、玉溪,止于红河州个旧市的新坡背,输水线路全长约664.24公里,计划总工期8年。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调雪域高原优质水约40亿立方米,主要为城镇、工业及生态用水,设计水平年惠及人口2000万人以上。

解决滇中缺水,有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山破石”克服世界级难题

“滇中引水为地下洞室工程,隧洞占比高达92.3%,全线隧洞长近613公里,单条长隧为104.56公里,创造了该类工程纪录。”这是滇中引水工程前期见诸报端最多的一段话。

不仅隧洞占比创纪录,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岩溶地貌地下水系发达……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的世界性难题,也让工程从规划设计之初就面临重重挑战。

为破解地质复杂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专门组织成立由6名院士、7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知名水利专家组成的滇中引水工程专家委员会。如此高规格的专家团队配置,在省内也是首次。“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中面临诸多世界性难题,成立专家委员会,就是要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及工程难点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并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诊断并做出应对处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专家委员会为工程“把脉”,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能“穿山破石”的“大国重器”同样不可或缺。目前,盾构机“龙祥号”已掘进4400多米、“云岭号”TBM已累计掘进近3600米,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直径TBM“弘毅号”也于近日在昆明车间完成组装,即将投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的掘进……

一批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持续发力,成为滇中引水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利器”。超前地质预报、岩爆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用,成为工程全面提速的关键力量。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3亿元,输水工程累计开挖隧洞383公里,占输水总里程的5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昆占半”彻底为昆“解渴”

3月25日,滇中引水昆明1标项目关键线路——小鱼坝倒虹吸工程施工取得新突破,仅用23天就完成上游斜坡段管槽松动爆破,为后续管槽开挖、拱桥结构施工及上部金属结构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意盎然,满载钢筋水泥的自卸车来回穿梭,地下隧洞里,数十台钻机、挖机全速开动,1000多名建设者挥汗如雨,施工生产蹄疾步稳……这是记者在中国水电十四局滇中引水昆明1标项目部看到的场景。“去年,我们开挖进尺5.5公里,承担的5条施工支洞全部贯通至主洞,今年计划继续开挖6.8公里。”项目部总工廖健都信心满满。

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起于禄丰县碧城镇观音山倒虹吸出口末端(罗茨),止于晋宁区上蒜镇牧羊村倒虹吸出口(新庄),输水干渠全长116.758公里,沿线经过富民县、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昆明经开区、呈贡区、昆明高新区、晋宁区,共设9个分水口,昆明段受水分配总量为16.7亿立方米,占总引水量34.03亿立方米的49.07%。其中,城镇生活和工业水量10.99亿立方米、农业灌溉水量0.09亿立方米、补滇池水量5.62亿立方米。

昆明市相关部门也在加紧编制滇中引水通水前昆明主城区供水联合调度报告,为主城供水水库群科学调度提供基础支撑。

截至今年3月20日,昆明段累计掘进63.27公里,占施工总里程的49.3%。这意味着昆明段施工即将过半,距离“金水入昆”又近了一步。

在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昆明之渴”的历史将被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滇中引水工程

一起来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建成后

可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金沙江干流

引水至滇中地区

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

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项工程的建设难度

常人难以想象

因为滇中引水工程

所经过的地域

是一座活的“地质博物馆”

创下了“六项世界之最”

攻破了 “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项世界之最”

○隧洞输水世界最长

○地下泵房世界最大

○TBM直径世界同类工程最大

○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亚洲最大

○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亚洲最大

○地质条件国内同类工程最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

1、泵站设计建造难

2、深埋隧洞分布广

3、地下水影响难处理

4、穿越破碎断层多

5、软岩大变形突出

6、地震烈度高

7、硬岩岩爆施工难度大

8、有毒有害气体多

9、高地温热危害严重

10、TBM设计制造工艺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雄段2标凤屯隧洞内施工现场

为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科技助力必不可少

“超级装备”

为滇中引水工程

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级装备”——“龙祥号”盾构机

期待

滇中引水工程顺利建成

让金沙江水

早日润泽滇中大地

来源:昆明发布、云南发布

编辑: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