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 间

2022年04月09日 周六

20:00-22:30

观看方式

神经现实B站直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题

类比推理与隐喻

导语

类比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在西方,类比推理一直被忽视。只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特别是埃莉诺·罗施(Eleanor Rosch) 和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研究,类比推理和隐喻在人类思维和语言中的中心地位才逐渐受到重视。一般认为,类比推理是反计算、反符号语言学的,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根本特征。然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在促进符号主义和计算主义理论模型的延续。

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畅,当代艺术家孙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立英,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朱锐一起探讨类比推理。本次论坛由艺术评论家袁园主持。

嘉宾

按字母顺序排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行动哲学、心灵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原

1972 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2001年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青年艺术家奖,2011年获得瑞信今日艺术奖。其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悉尼双年展,英国利物浦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法国里昂双年展等众多国际性双年展,亦在洛杉矶汉莫尔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伦敦海沃德美术馆、瑞士伯尔尼保罗·克利中心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现代艺术中心等国际前沿艺术机构展出。作品被法国里昂美术馆,日本大阪国际国立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芝加哥大学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立英

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语言与图像信息的认知转化”交叉学科建设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常年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兴趣在哲学逻辑、日常推理、科学定律的表达等。著有《概称句推理研究》《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译有《疯狂的罗素⸺逻辑学与数学的奇幻之旅》《这是事实吗⸺用批判性思维评估统计数据和科学信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柏拉图、比较哲学。曾担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近三十年后于2018年正式回国。致力于推广交叉科学包括神经美学的发展。

主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园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长期参与各类社会行动影像项目,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从2004年开始参与非政府机构与影像有关的项目,从2012年开始连续8届作为酷儿大学纪录片训练营的讲师。从2007年参与创办倡导性少数权利的NGO粉色空间(2007),创作和策划了一系列的摄影作品,包括《北京前门同性伴侣结婚行为摄影》(200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女晋娃农村感染艾滋病妇女和儿童作品联展》(2011),《At this moment, I want to be》(2013)获得荷兰“国际骄傲摄影奖”的特别奖。从2008年开始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主要作品有《宠儿》,26分钟;《奇缘一生》,81分钟。自2018年起开办当代艺术摄影作品解读与理论分析讲座,目前已累计上线超过230节课程。

主办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器艺术

协办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点击此处观看演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