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情确实是一件复杂而且无法度量的事情,很多关系的远近都需要从实际来考量。有很多人说,亲情是永远的,因为血脉相连,夫妻关系是较次之。

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个体意识得到充足发展以后。对于此观点,很多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的意见。

从生物学上来说,亲情是永远的,我们自母体中一个小小细胞开始,就和兄弟姐妹有了分别,虽然他们是我们除了父母子女外,血缘关系最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夫妻虽然没有血缘的加成,却有着孩子作为牵绊。在婚姻开始的那一刻,除了法律赋予的责任义务,还有着“同心自相应,同心自相知”的情分。

这种关系在个人感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父母,惘论兄弟姐妹。

虽然我们都知道,亲情、爱情都是人不可或缺的情感,但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精力是有限的,总要对自己的情感做出主次选择。

生物的适应性

从生物适应性上来讲,亲人关系的远近是有适应性的,在生命早期,个体无法单独存活,必须依靠群体之间互相帮助才能适应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亲密性上比他人更胜一筹,也更容易组建一个关系良好的团体,从而让个体更有归属感,更容易把团体利益放在首位。

当个体成长到一定程度,会逐渐离开原生家庭融入社会,单一靠血缘的亲情会逐渐被私人化的爱情所代替。

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是亲情取消了,而是逐渐退居二线,不再是占据个体的情感的主要位置。

个体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会在小家庭内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成为丈夫和妻子,或者父亲和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小家庭的一切关系和事情都要靠个体自己去处理,这就占据了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而兄弟姐妹这时候也有同样的事情要做。

因此,夫妻关系取代兄弟姐妹关系是生物延续必然的选择,这是人类社会性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

假若,兄弟姐妹比夫妻关系重要,大家都各自为着自己的原生家庭服务,也就没有婚姻存在的必要了。就算成就了婚姻,也不会把心放在小家庭上。

曝光效应

在心理学中,曝光效应又被称为“熟悉定律”,是指个体往往会更偏好自己熟悉的东西。

心理学家扎荣茨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受试者是完全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个人的。

看完之后,再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了十几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请他们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出现次数越多的人被喜爱的概率越高,从而证明,一个人、事、物不断地在个体眼前出现,个体产生喜爱之情的可能性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定律应用在亲人和夫妻之间也是合适的,人们除了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事物外,对于和自己邻近的人也喜欢交往。

我们和兄弟姐妹在小时候感情深厚,一部分原因是长在一个家庭,吃同一锅饭,住同一个屋子,有着共同的圈子和相似的年纪,再加上没有生活的压力,只需要好好长大即可。

当兄弟姐妹逐渐长大后,大家都走出了原来的生活圈子,也有了自己需要负责的人和事,生活空间相较以前有了距离。

而夫妻自从关系建立的那一天就融为一体,荣辱与共,哪怕是异地,也一起为小家庭筹谋奋斗,这让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被更为亲密的夫妻关系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亲情是人间的最美的感情,它的美在于无私,不因为贫穷富贵有所偏移。当然,亲情退居二线,不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淡漠,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生命就是一场轮回,每个阶段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谁都有退居二线的一天,所以也就无须在该退出的时候计较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