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

2011年5月23日,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卡拉角勒哈的历史渊源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卡拉意为“黑色”,角勒哈意为“走马”,合称“黑色的走马”,通常称为“黑走马”。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

据资料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西征,给哈萨克族先民们的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战争中,世代累积的财富化为乌有,但是音乐和舞蹈被保留下来。传说在这场劫难中留传下来的就有卡拉角勒哈乐曲和舞蹈

卡拉角勒哈的舞蹈特色

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主要表现了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矫健姿态,舞蹈动作多用动肩,其中“翻手硬肩”是主要的动作,贯穿于舞蹈的始终。步伐多用马步,配乐旋律悦耳动听、轻松活泼,节奏明朗。曲与舞的配合非常密切,表演风格粗犷剽悍,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APRIL DAY

愚人节快

一般采用男女对跳,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粗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

男女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时常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各种动态揉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语汇和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由此演化出诸如"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的音乐特点

卡拉角勒哈以同名乐曲伴奏。这种乐曲的节奏感较强,明快活泼,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

COMPANY

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卡拉角勒哈即兴表演时不需要专门的服饰和道具,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起舞表演。

卡拉角勒哈的保护

民间舞蹈卡拉角勒哈是在哈萨克族漫长的游牧生活中不断形成发展的,它是哈萨克族草原文化的缩影,展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风貌及民族性格,对研究哈萨克族舞蹈历史渊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于观众和游客而言,最关键是卡拉角勒哈确实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有机会来新疆一定要去看哈萨克人跳这种舞蹈!

版权说明: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含任何商业推广,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如果你是人文地理类写作高手,或有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美食、好看的美景要推荐给小易,都可以请和我们联系,我们的投稿邮箱是:23636713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