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体呈现了更丰富多彩的“家庭关系谱”:一个团体,尤其是由一位男性治疗师和一位女性治疗师共同带领的团体,“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家庭”中因为各种关系而激发出来的各种情绪体验,会在不同的互动情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侧面。

竞争与嫉妒的主题,时而作为主线强力出位,时而作为辅线暗流涌动。我自己清楚地记得,在团体要新增加一位女性组员进入的前夕,我梦见我们共同去看治疗师的门诊,治疗师把我带进了单独的治疗室,却把她留在了下面。当然不仅有竞争与嫉妒,也有合作与支持。同为天涯沦落人的唏嘘与惺惺相惜,自己并不是这条道路上唯一的行者,还有更多的人与之相伴。这种彼此的陪伴与关照,本身就具有治疗价值。

团体是我们日常应对模式重现的所在: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应对模式,同样也会在团体的情境中自然呈现,虽然这种互动模式在个别治疗中也会出现,但是,在团体,这个与日常生活更接近的场所,我们的各种不同的应对模式,会在不同的团体情境中被激发出不同的侧面,而有些是个别治疗情境所无法呈现的。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团体的一位男性组员,一遇到团体有冲突,就会马上跳出来插科打诨缓和气氛,直到其他团体组员指出他的这一模式,他才有所觉察与领悟。

团体是我们体会纠正性情感体验的场所:我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与担心,但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从他人口中得到真实的答案,但是团体治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第四次的团体治疗中,我终于说出了我的担心,担心自己作为这个团体中唯一一个在学心理学的人而不被接纳,但是大家的反应却让我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而在团体中此类体验与个别治疗中的差别在于,团体中大家的反应,是作为“真实的人”的“真实的反应”,而与受过专业训练不论来访者如何“折腾”都需要“共情、抱持、接纳”的治疗师有所不同。

团体呈现了生命真实的痛楚与纷争

相比于“抱持”、“共情”、“接纳”的个别治疗,一个剥去了社交场合“温情脉脉”的深度探索的团体,冲突严重时的“血雨腥风”和“二度创伤”是个别治疗难以想象的。“共情力”的缺乏和对“被共情”的渴望,活在各自自体-客体表象和应对方式里的我们,彼此引爆着对方的“火药桶”。这部分,在我一年半前写此文时,是被我纳入“缺憾”里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真正让生命成长和成熟的,不是“无条件共情”的理想状态和顺境中的春风得意,而是困境中的挣扎和超越。至少对我是如此。

团体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移情模式

相比于“单线条”移情与反移情的个别治疗,团体中的移情地图是全方位、立体、动态发展的,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关系谱”,甚至超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组员与治疗师之间、组员彼此之间、不同组员构成的小团体之间、组员与其他组员和治疗师之间、组员与整个团体之间……如“矩阵”般交织、错综复杂。也是因此,团体中的修通,相较于个别治疗,变得更为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涉及的主题,也更为广泛。会有很多的冲突与伤害,尤其当整个团体处于“偏执分裂”心位时,恶性镜映下的相互投射与攻击,所无法容忍的对方身上的特质正是自己所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自身的一部分。但也不仅如此,如果能够承受压力而不逃离,当团体慢慢地走向“抑郁”心位,团体成员开始发展出一些“共情”和“反省”的能力,开始能够看到他人身上“好”的那部分,同时也意味着开始接受自己身上“好”的那部分,团体,便继续朝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团体呈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决途径

相比于治疗师作为唯一“帮助者”的个别治疗,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则显得丰富得多。不仅有作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唏嘘,原本以为自己的伤痛是独一无二,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独,也是因此,更能接纳这些伤痛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无法弥合,但可以带着它继续前行。同时,团体作为一个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所在,真实地呈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应对模式,并且因为团体情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并提供了一个面对和解决的途径。不仅如此,团体还提供了一个纠正性情感体验的场所,当我们有勇气表达我们的幻想及其带来的包括恐惧、嫉妒、傲慢、愤怒、羞耻等在内的各种情绪,在表达本身作为疗愈的同时,其他组员所反馈的各种真实感受,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和体验。同时,作为一个男女并存的团体,除了经验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与协作以外,也帮助我们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角度来分享和体味亲密关系,在接纳和包容彼此的差异性的同时,携手前行。

但也因此,团体在呈现了更丰富多彩、更复杂的移情关系,与更真实、更能够当下检验的人际互动的同时,也更需要承受一个“非抱持”的治疗情境下的“团体压力”。

团体中的深度探索会变得更加艰难:团体情境激发了不同层面的“未了情结”,但是要想深度探索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团体治疗不同于个别治疗有一个更安全、更私密、更个人化的空间,能够更容易地将这些深层次的冲突呈现。事实上,即使在个别治疗中,这种呈现可能都需要反复不断地测试治疗师,直到感到有足够的安全感,更别说在由一群来访者组成的团体治疗中了。另一方面,作为团体治疗师,TA需要平衡整个团体的关系,而无法过度关注单个组员,也会使得探索不能深入和持续。并且尤其,当移情涉及治疗师本人的时候,这种处理会变得更加困难。

团体中可能会二度受伤:一方面团体组员的反馈,会让我们对自身有更多的觉察和领悟,并且能够有更多现实性的检验,让我们修正自身适应不良性的应对模式;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二度受伤。受伤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其他组员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就像是治疗中的解释,过早呈现,虽然说的都是对的,可非但无效反而伤害,我们从来都不缺一眼看穿别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自其他组员自身被激发起的“未完事宜”,但是TA却毫无察觉地扔到你的身上,你平白地替TA承担了不需要你承担的那部分东西。

团体会有很多损耗:团体的特性,使得我们建立基本安全感的过程和个别治疗相比,会变得更加漫长。治疗之外的话题、流于表面的探讨……前进,后退,再前进一些,冲突了?赶紧再后退几步。不断地试探与磨合,考验着我们的耐性与承受力。

团体治疗的压力远大于个别治疗:相比于受过专业训练且人格成熟度更高的治疗师所带来的“抱持”和“接纳”,团体组员通常是一群有着各自困境的非专业人士组成,安全感更低而压力更大。这也使得团体治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穿越阻抗向纵深行进。

团体中个人探索的时间有限:相比于所有时间都是来访者一个人的个别治疗,团体治疗通常是8~10个组员共同分享每次1.5小时的时间,这必然带来时间不够用,某个主题或组员的问题无法得到充分讨论和探索的困境。

团体中的自我暴露需要更大的勇气:相比于只需要面对治疗师一个人的个别治疗,团体治疗还要同时面对其他组员,这意味着需要承受更大的焦虑,尤其对于首先做自我暴露的人。虽然一个人的暴露,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更多的自我暴露;但也有可能其他组员还没好准备,而让暴露者受到伤害。

总之,不论是团体治疗还是个别治疗,都各有其魅力与缺憾,它们有共通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彼此无法取代的优势。只是就我个人而言,更被团体治疗的魅力所吸引!

“人际关系的问题跟伤痛最终还是要在人际关系中疗愈。”没有人真正不在意关系,哪怕是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在意的人。心理学家认为,人对关系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是强有力的、根本的、与生俱来的需要。也正因为它如此重要,不可或缺,它也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