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如今的社会,一旦出了命案,都有专门的法医进行“开棺验尸”的工作,然后出具尸检报告,据此进行侦查或提取证据。

法医更是可以通过解剖尸体,来判断死亡时间以及是自杀还是他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来了,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但为了破案和获得证据有时也需要进行验尸,来找到真凶。

那么,古人是如何进行验尸的呢?

原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验尸方法,有经验的古代法医,也可以说是仵作,编著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代关于刑讼的著作中均有记载,如五代时和凝父子撰编的《疑狱集》、宋代郑克撰编的《折狱龟鉴》、宁代和桂万荣所著《棠阴比事》、清代胡文炳撰编的《折狱龟鉴补》等。

但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宋慈撰编的《洗冤集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司法人员验尸开始之前,会事先准备糟醋、葱、川椒、食盐、腊梅等,因为人死后一般皮肤会泛出青色,不容易辨认伤口。

这时只要在可疑部分用水把皮肤洒湿,将葱白捣碎敷在伤口上,然后用纸蘸醋盖上约一个时辰,用水洗净,伤口则显现。

如果尸体青黑,则用滴水法,水滴在伤口处,停滞不流;完好的皮肤较松软,水会自动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检验尸伤或骨伤时,如果看不到伤痕,先用糟醋洗干净全身,然后抬到露天处。对着太阳光用新油过的丝绸或雨伞看,就能发现伤口。阴雨天则燃起炭火,隔着照,有同样的效果。

如果以上诸法都不奏效,则将白梅与葱、川椒、食盐和在一起捣碎,做成饼子放在火上炙烤。再用一张纸贴在要验看的地方,将白梅饼在上来回熨烙,伤痕就会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古人最聪明的一种验尸方法莫过于—用尸斑推测死亡原因

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内血液因缺乏动力,又因本身重力而循血管网沉积于尸体低下部位,致使低下部位的血管扩张,充满血液,透过皮肤呈现紫红色的斑痕,称为尸斑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用之于办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尸斑见于枕、项、背、腰、臀部及四肢的后侧,则死时处于仰卧位;若见于颜面、胸、腹部及四肢前侧,则死时是呈俯卧位;若尸斑分布于上、下肢的远端,则死时是吊着的。就此判断是不是吊死的,一下就明了了。

还可以根据尸斑颜色变化,推测死亡的原因,这在现代办案中仍在应用,并有了科学的解释。如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尸斑呈樱红色;氯酸钾和亚硝酸盐中毒,尸斑呈灰褐色。

不过古代的尸检方法有时过于片面,难免出现失误,直到法医学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我国尸检的手段才逐渐走向成熟。

而今,人们更多的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进行尸检,为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现在的法医尸检手段比古代高明多了,但是古人能想出那么多厉害神奇的验尸方法,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