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有报道称,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州分行再度出现“接力贷”产品,不过,由于涉嫌违规,该产品在当天晚些时候即被叫停。

接力贷”,也被称为“合力贷”,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父亲(或母亲)与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儿子(或女儿)两者作为共同借款人,向银行申请的个人住房贷款。

简单来说,就是两代人一个贷款合同。“接力”顾名思义,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贷贷相传”。不过这里传递的不是接力棒,而是贷款

“接力贷”还可分为“顺接力贷”和“倒接力贷”两种。

所谓“顺接力贷”,即子女买房,作为主借款人,父母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而“倒接力贷”中,父母作为主借款人,子女承担共同还款的责任,还款年限可按照子女的可借款年限来计算。银行对贷款年限有严格的规定,不是你想贷多少年就能贷多少年。比如一些临近退休的老年人,可贷年限就很短。

举个例子,小王夫妇已有两套住房,没有购房资格,希望借父母的资格来进行购房。但父母年龄较大,无法获得长年限的贷款。这时候,小王父母可以指定小王作为共同借款人,延长还款期限。银行也主要看重子女的未来预期收入及偿还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接力贷”背后存在一种炒房行为,如果作为主借款人的父母名下无房无贷,无论子女名下是否有房,可按照首套房办理房贷。这样就回避了限购政策,所以这样一种“助力”炒房的贷款政策,确实是需要叫停的。

2006年,“接力贷”一时风靡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让两代人合力买房”成为其口号,事实上,在“接力贷”诞生之前,就已有相似的“共同贷款人”业务。

2010年,限购令正式出台,当时,有部分购房者通过这类产品绕道限贷令进行贷款购房,“接力贷”产品开始被频频质疑“钻限购的空子”,相继有银行开始叫停该产品。

广州此次“接力贷”重出江湖,其实也主要是个别银行的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城市层面的行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接力贷被叫停,说明相关部门和机构认识到此类贷款业务是欠妥的,或者是违规的。‘接力贷’‘经营贷’‘首付贷’等都是政策上严管的,这是银行本身需要了解的。部分城市甚至对于有接力贷业务的银行都开过罚单的。”

就在2021年11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3家分支机构同日领罚单,因违规向不符合条件个人发放“年龄接力”住房按揭贷款等,合计被罚款175万元。

“接力贷”死灰复燃,背后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银行可贷资金总体充足。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22年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如何让此类资金充分合理地流入购房市场,防范被投资投机的炒房者所套取,这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信贷环境出现明显松绑。全国今年前两个月商品住宅销售为136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国已有超过60城陆续出台多项楼市松绑政策,市场开始逐步回暖。

我们要看到的是,“接力贷”之所以需要接力,是因为两代人的首付和还贷能力都是欠缺的。一旦父母需要资金支付医疗费用,可能会减少给子女的支持,这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王雅菡
责编 王雅菡

检校 刘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