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安市司法局通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模式、聚焦工作重点,创新“三位一体”农业纠纷调处模式,推动涉农纠纷实质性化解,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四级组织强保障,全力服务乡村治理。健全实战平台。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调解体系,为涉农纠纷调处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淮阴区、洪泽区、涟水县成立涉农纠纷调处中心,“一站式”化解辖区内农业农事纠纷,并定期召开研判会议,对矛盾纠纷情况进行研判预警,为区域涉农纠纷调处提供参考。落实分级分层化解机制,及时根据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对象,分类分流至相应调解组织,实现自下而上分级过滤处置矛盾纠纷,简易矛盾直接交办到村,将调解端口前置到门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强化涉农纠纷源头非诉治理。发挥“道德模范帮帮团”“三老普法调解室”“桃源大叔服务队”等组织作用,集排查矛盾、发现隐患、宣传法律、化解矛盾为一体,及时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源头预防化解涉农纠纷。

二是“三位一体”齐联动,高效化解涉农纠纷。建立司法行政、农业和法院部门联动机制,对受理的涉农纠纷统一调度、集中管控、上下联动,实行“调解先行、仲裁居中、诉讼保障”“三位一体”联动。设置人民调解前置程序,以稳控矛盾为第一导向,将各类涉农矛盾先予纳入调解轨道,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调解,缓和群众情绪、回应群众诉求。实行案件动态管理制度,根据案件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化解措施,简易案件引入调解、复杂案件仲裁保障、疑难案件诉讼化解,实现“调裁诉”互相转换,无缝衔接,实现矛盾化解资源调配“最优解”。

三是“双管齐下”求突破,扎实筑牢和谐防线。一方面,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事业之根本,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切实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等乡村常见多发矛盾的排查化解,着重关注农业用地“生命线”,化解好房屋宅基地、山林土地纠纷,切实保障农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着眼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排查化解好养殖种植、环境污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种业振兴”“农机研发”等现代乡村富民产业领域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助力富民增收,助力创建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营造美丽和谐的社会氛围。

(来源:江苏政府法制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