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明粉观众期待已久的历史大剧《山河月明》正式开播,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基开国的创业史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剧情播出之后我看到有人说,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太过温和,一点都不像是传闻中的那个残暴嗜杀的洪武大帝,原来在大多数人眼中大明王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一个为汉民族存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在后人心中竟会是这样的一个暴君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月明:朱元璋

清代史学大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记载: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所谓无凭借威炳之嫌,是指起事之前与朝廷并无瓜葛不是朝中大臣,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或者是封疆大吏。

所谓为民除暴,乃是起兵的正义性,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度,汉人被列入末等,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自南向北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所谓无预窥神器之意,起兵反抗并非为了实现当皇帝的一己私欲,朱元璋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为了吃上一口饭,当过乞丐行过讨,当过和尚化过缘,在吃尽了苦头之后,参加义军混口饭吃,然而在时势造英雄的大潮流之下,将他们一步步推上了皇帝宝座。

所以方才有了得国正者,唯汉与明的说法,指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开国帝王,作为现代人似乎对于这种得国之正的说法并未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在讲究名分大义的古代,这种得国之正的大义,相当于拥有了一柄威加宇内的镇国神器。

这种大义让汉王朝在亡国之后还能再建东汉帝国,前后存续400年之久,这种大义让明王朝在君主怠政不朝的情况下,纵有重臣权倾朝野,纵有权阉为祸一时,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无人敢越雷池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月明:明太祖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又是为何丢失了这种名分大义上的先天优势,在后人的口碑中变得如此不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明初四大案的爆发,特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株连甚广,数万人被处死,因此有了残暴嗜杀的名声。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对于洪武大帝朱元璋都会有着这样的固有印象,但实际上呢?细细读过《明史》会佩服这位出身民间知民生疾苦又真心关心百姓的皇帝,始皇帝焚书坑儒得罪了儒生被骂了千年之久,同样地朱元璋统治时代,对于官员不容情,可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元明清三代以来最为轻松的日子。

在明朝建立之初,徐达北伐之时,见到的北方是残破的,千里无人烟,良田变荒地,近乎回到了原始社会,就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之下一个被外族肆掠数百年之久,残破凋零的中原,逐渐恢复了元气,天下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将一个南北分裂对峙数百年之久的中华重新凝聚,不仅仅是政治上,更是经济文化上,金人视南方为南蛮,宋人视北方为北虏,可是在明朝这种南北对立被抚平,重新统一在同一个旗帜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月明

朱元璋以自身超强的工作能力和超绝的工作精力统治着整个帝国,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若论勤政程度,始皇帝、洪武、雍正这三位无人能出其尤右。明史记载,朱元璋经常睡得很晚却起的很早,睡得晚是因为他经常熬夜批阅奏章,庞大的国家有着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皇帝来解决,起的早是因为他需要开始新的一轮政务处理。

在生活上保持着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作风,在《山河月明》剧中有一幕是马皇后亲手做了一桌子饭菜和朱元璋一起用餐,这一幕是非常符合时代特性的,朱元璋和马皇后是贫贱夫妻,相濡以沫携手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纵使此时的他贵为九五至尊,依然与妻子保持了简朴的习惯,史载朱元璋在后宫开辟了一片菜地供应自己的伙食,即使在生日之时也仅仅只有四菜一汤庆祝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皇后

那么,如此应该有着好名声的帝王为何背上了残忍嗜杀之名呢?其实电视剧《山河月明》中已经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王公贵族无节制的贪腐虐民,在《山河月明》剧中有一句台词,从扮演朱元璋的陈宝国口中说出,这句台词是我大明朝是上天不可欺,下民不可虐。或许明朝后面的帝王没有做到这点,可是在朱元璋这里这一点却是真真切切地贯彻执行着。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在位期间夙兴夜寐,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操不完的心,固然他的政策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是废政是害政,可是若是将那个时代背景代入,就可以发现很多是时代的无奈选择。

朱元璋自己说过他最痛恨的事有两种:其一是压榨百姓贪污腐败的贪官,其二就是背叛他的人,而且他把贪官列为第一位,他认为这些贪官最是会坑害百姓。在《山河月明》剧情中,淮西勋贵在凤阳等地侵占良田、纵容家仆为祸乡里之事由铁铉向燕王揭发,进而向太子朱标、皇帝朱元璋告发。

胡惟庸、蓝玉两案,数万人被杀,一个朝堂哪里来的这数万人,少去了这数万人的朝廷还能正常运转吗?显然这数万人可能更多的是勋贵家中的家丁奴仆,有如此多的家丁的勋贵是如何积攒起如何庞大规模的家业的呢?要知道一点的是,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勋贵起家之前大都如朱元璋那般一贫如洗。这其中多少百姓的苦泪自然消泯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山河月明》中能够展现这一点,很是难能可贵。

明朝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在小冰河期的冲击下,从明中期开始,政府受制于财政压力,已经实质性地放弃了赈灾,底层百姓成为流民,而土地愈发地从权贵、士族手中集中,最终在无可调和的矛盾中走入灭亡,而土地兼并的问题其实在明初便已露出端倪,这时候的土地向着淮西勋贵集中。

其实在更早的《大明风华》电视剧中对此现象已经有了暗示,朱元璋统治时期能够发起13次洪武北伐,等到永乐年间,五次北伐就将天下整的动荡不安,唐赛儿起义便是如此背景下爆发,仁宣之时对阵蒙古尚且拥有优势,英宗之时却爆发了土木堡之变,这其实就是因为明朝军队战斗力的持续性下降,而明朝军队战斗力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种勋贵作风的上行下效,勋贵侵占军户、百姓田产,无偿地役使军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然这种军户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在小农思想指导下的设计,在中央缺钱的情况下看似最省成本的一种模式,但却是被勋贵轻易地钻了空子,对于这种漏洞,明朝历代皇帝都没有好办法去解决,朱元璋选择了杀无赦,以杀震慑有想法的人。

然而这种方式也只能管住一时,随着洪武大帝的驾崩,这种局势的恶化再也无法挽回,但是这种嗜杀残暴的骂名却是要跟随着朱元璋成为洗不掉的恶名。

本文由青衫弹史(微信公众号:青衫弹史)原创,全文2500字,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