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日设立于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日期),它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以及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设立的一个纪念日。看似短短的一个定义,其中却蕴含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付出,也承载了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和期望。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叫做“天上一日,地上十年”。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实现进入太空的梦想,是无数航天工作者和科学家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一点一滴磨砺出来的!这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而且特别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这一代人即便是不从事航天工作,也有义务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11月20日早上六点三十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升空了!神舟一号虽然只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但它却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了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一号飞船由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承载并发射升空,不仅在十分钟后就实现了船箭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而且本次进入太空的神舟一号还是我们历史上首次同时配备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的宇宙飞船。通俗讲,在神舟一号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该无人实验飞船不仅成功返回地球,而且还为我们下一步发射载人飞船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并提供了一系列经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2001年1月10日凌晨一点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发射了第二艘宇宙飞船“神舟二号”,它与神舟一号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不仅在系统结构方面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它的技术状态也基本与载人飞船一致。换句话说,如果说神舟一号是标准的无人飞船配置,那么神舟二号虽没有载人上天,但它却是标准的载人飞船配置,也就是“正样无人飞船”。

由此可看出,如果神舟一号是测试飞船在太空中的运行状态,那么二号就是在测试适合人类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技术)环境。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二号在绕行地球108圈后不仅成功返回地球,而且还完成了验证载人飞船人类生命维持等系统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3月25日晚上十点十五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续发射了第三艘宇宙飞船“神舟三号”,它不仅在神舟二号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用于科学实验的仪器,而且还首次配备了形体假人和人体代谢模拟装置以及多个动植物生物培养皿(比如乌鸡蛋),在绕行地球108圈后成功返回。

接着2002年12月30日午夜十二点四十分,第四艘宇宙飞船“神舟四号”升空,它相比之前的一二三号不仅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而且还搭载了载人航天器所需的一切系统,比如生存、工作以及各种太空试验设备和百余植物品种等等。换言之,神舟四号也是中国航天为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实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10月15日早上九点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第一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不仅腾空而起,而且还随之诞生了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为了这一刻,中国航天人不仅努力奋斗了近半个世纪,而且还相当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梦。最终神舟五号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2003年10月16日早上六点二十三分成功返回地球。

它在成功完成中国宇宙飞船第一次载人进入太空任务的前提下,还同时为中国后续航天项目树立了一个榜样,开辟了一番新天地!这也是后续六号、七号乃至十三号神舟系列飞船能成功进入太空并顺利完成航天任务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和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和项目一跃进入爆发期,至今不仅又向太空发射了八艘神舟系列飞船,而且还将包括聂海胜和翟志刚等在内的十四位中国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与此同时,中国还相继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并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和十一号等飞船完成多次对接。紧接着在天宫一号和二号停止工作后,中国“天和核心舱”又升空并与天舟二号和三号以及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飞船对接组成了中国新一代空间站。至此,以上就是本人浅尝辄止的神舟飞船知识,在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借此向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人们学习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