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张贴中举子弟的榜文面前,反复找了自己的名字不可得。一个身高一米七八左右,八十公斤左右的高大男子,愤然骂了几句旁人听不懂的广东话,转身离开了。

这位相貌平平的广东男子,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太平天国的众多魔神,就是他亲手开启放出来的,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国之天王洪秀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道光八年开始到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连续考了四次,都名落孙山。他一直都怪科举不公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文采实在是太烂了,从他的打油诗和各种出台的奏章来看,确实是中下之姿,这些考官也是熟读四经五书出身,很会考试,像洪秀全这样的平庸无奇的诗句,肯定不会入他们的法眼。

洪秀全家境还可以,是富裕中农,其父洪镜扬,多年种地有点积蓄,祖籍是广东梅州石坑镇。家道中落加上四次科举不中,彻底刺激了洪秀全。

他破罐子破摔,四次惨败的痛苦深入骨髓,他不再去应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大清,已经千疮百孔,从嘉庆、道光以来,土地兼并的现象已经快和明朝的天启、崇祯时代差不多了,日趋严重。地租居然高得离谱,占佃农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贫富分化严重,人多地少。同时,鸦片战争之后,朝廷要赔两千多万的巨款,还被逼开放了五大港口,白银流失严重,钱价暴跌。清朝的经济制度就是钱银并行。实际上,一千文钱等于一两银子。钱贬值了,银子贵了,无形中,变成几千文钱才等于一两银子,农民和小地主阶层的负担就加了数倍多,更多的人破产了。农民如此,在城中干活的人怎么样呢,因为五港口开放,很多城内从业者,都因为洋人的商品、运输冲击,数百万人丢掉了饭碗,无数家庭没有收入。

再加上宿命般的天灾,从道光二十六年到咸丰元年,水灾旱灾蝗灾雹灾各处不断,民不聊生。

这就是洪秀全所处的时势。

第四次科举失败后,他总要生活吃饭的,回到莲花塘村去当私塾老师,挣点小钱糊口。平时没啥事,他拿出道光十六年在广州街头上偶然获得的《劝世良言》,他随便读读,一读就入迷了,这本小书让他不要信中国的各种神仙了,要独尊上帝。

洪秀全另辟蹊径,既然科举中不了,还不如搞搞传教试试看。他找来了堂弟洪仁、继母的远房亲戚冯云山,他们和洪秀全一样,都是屡试不第的落魄人。三个人一拍即合,成了洪秀全的亲信。

接下来几个月,他们潜心研读梁发的劝世良言和其他的著述,三人慢慢把家里的人统统拉入教。上帝要人不能拜偶像,不能拜各路神仙。洪秀全决定从最熟悉的神仙下手,这个神仙就是朝夕相处的孔子牌位。洪秀全是私塾老师,私塾里有孔子及徒子徒孙、十哲、历朝历代的圣贤的牌位,洪秀全冯云山洪仁一一把它们全部拿掉,家长们都听说孔圣人的牌位被摘掉了,都不让孩子过来上学。私塾的收入大减。

周围的读书人都纷纷骂他,春天还没过去,洪秀全就丢了饭碗。没了工作后,洪秀全打算要出去传教了,他们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洪秀全说没事,可以在路上靠着卖字,帮人写文章赚点钱充作旅费。本来计划五人一起出去,还没出发的时候,洪仁就被迫退出,因为他被家人教训了一顿,禁止出门。洪秀全、冯云山还有另外两人离开了官禄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先去了广州,到了珠江口,转向西北,沿着东边的山丘绕了半圈,一路演讲,在清远县休息,这个地方离官禄埗北方四十公里,清远县的人也很欢迎洪秀全这些人,并接受了他们的行礼,坚信基督教,洪秀全继续一路往北,到了白虎圩。

在洪秀全的坚持下, 他们在白虎圩散伙,两人离开了他们回到家乡,而冯云山坚持要陪他走下去,他们商议好,步行到广西的桂平县赐谷村。因为那个地方有洪秀全的远房亲戚在那里。但洪秀全和冯云山不认路,一直沿着河道走,翻山越岭。走了超过半个月后,终于到了赐谷村的黄家。

洪秀全知道,要劝人入教,必须要写东西,光口头上是不够的,他在赐谷村居住下来的时候,每天坐在家中,疯狂写宣传文稿《原道救世训》,这些劝训都是用七言诗来写,通俗易懂,浅白得让不识字的人都知道他说的是啥。

不到几个月的功夫,洪秀全在赐谷村劝说成功了百余人入教,在传教的过程中,洪秀全一直住在黄胜均家里,他的儿子被举报入狱扣押,黄家问洪秀全怎么办,洪秀全知道,这次帮他们解决好官司的话,他们会更加死心塌地的入教。

洪秀全先让黄家人祈求上帝让黄家小子获释,然后他自己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伸冤状,上呈县衙,这状子起了作用,过了一段时间,黄家小子放回来了。

1844年11月,洪秀全决定要离开赐谷村,他在广西已经呆了五个多月,距他离家出游,已经快八个月了,家里叫他回来,因为洪秀全直到现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黄胜均送洪秀全到桂平县城,别过了黄胜均后,洪秀全上船直到广州,十二天后,回到了家乡,和父母妻女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