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山”地处文成、青田、瑞安三县(市)交界处,主峰1320.7米,是瑞安境内最高山峰,被誉为“东瓯第一峰”。

民国时期《瑞安县志稿》记载:“巾子山,据航海者言,是吾邑最高之主山,凡汽船及帆船驶入港,均以此山为标准,并和青田交界之山,卓立如巾。”

当年,此山还是瑞安通往青田丽水之捷径。相传,明清之时此山曾是瑞安、文成秀才上京赶经之古道。

巾子山,因“卓立如巾”而得名。亦称“金子山”,当年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同志在其著作《坚持浙南14年》中,多次这样称呼此山。此外,因风景旑旎,它还有“景致山”之称。

然而,当地山民则称巾子山为“金鸡山”。为什么呢?传说,古时巾子山上有蜈蚣精喷毒雾害人,后被金鸡啄食,从此风调雨顺,四方太平,山民过上平安康生活。为纪念金鸡除灭蜈蚣精之功绩,山民称该山为“金鸡山”,并在峰顶造个“金鸡庙”,至今庙基犹在。

巾子山山美、水美,属于山岳型旅游区。在旅游区内分布着雄伟壮观的峰、山、溪、谷、岩、壁、瀑、村、碑、亭等50多个自然、人文景点。

你看那双峰对峙,高耸入云;四周群山,如游龙,似卧虎。山坡上,怪石嶙峋,危崖峭壁,奇峰深谷,和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绿荫交织的参天树木,组装成为美丽动人的画廊。

巾子山在每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之时,瑞安、青田、文成的游客蜂拥而至,纷纷加入登高的活动。据《瑞安县志稿》记载:“绝顶可望海(东海)、瓯(温州)、闽(福建)、台(州)、栝(苍一丽水)诸郡皆在目前”。

古人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在金鸡山上,“百灵道观”却一枝独秀。这座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五间二进,两横轩,后有玉皇阁和弥勒阁,占地1千多平方米,风雅清幽,道佛杂陈,是山民朝拜道教的圣地。

巾子山,也是个天气变化无常的山,若逢天气变冷,云雾则笼罩着山腰,其云雾如大海波浪奔腾,十分壮丽。

巾子山上风光秀丽,山下风景同样甲浙南。如古村黄林,不但村居古韵浓厚,而且山水风光也极优美。据《瑞安县志稿》记载:“距城六十五里(黄林村),有潭七,名七星潭,相传有神龙居此。其一最高处,岩上有瀑布两道,喷薄似雨。虽盛暑,也寒气袭人。”

另外,该志还记载了一则郡守遣官到黄林七星潭补祈雨的史实:“岩腰有一坦,平如掌。元大德八年,郡守遗官祈雨,见一物红色如鼋,迎水出,而甘雨随至。”

巾子山秀丽的风景和动人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如:清·卢敏堂,他在《登巾子山三十韵》一诗中写道:

星斗探手中,烟云生脚底。

回首青山底,举头红日迩。

卢敏堂的诗,用豪迈的气势,通俗易懂的字句,写出巾子山高耸入云,烟雾弥漫与壮观的日出的景色。

清·齐召南在《巾子山》一诗中,用十个字道出了巾子山烟雾弥漫的气象特色:

水汽连天白,人烟扑地浮。

清代诗人韩锡昨也作《巾子山》一诗咏曰:

巾子岂如巾,清影半天得。

瓯闽控其南,吴槛枕其北。

长年隐云雾,虚无漾屴崱。

吾乡百岁翁,跻攀向谁哉。

韩锡昨仅用“控”、“枕”两字,就点出巾子山的雄宏、壮观。

巾子山优美风景,当地牧童也唱牧歌而颂之:

巾子山呀尖对尖哎,

巾子山下佛坐禅啷。

巾子山背牧牛坦呢,

白坑流水透龙潭嗳!

巾子山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革命热土。桂峰板寮四周茂林修竹,山峰林立,山坳有一马平川,适宜军队操练,故有“小井冈山”之称。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在这里成立,现保存原有的建筑,并新建浙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亭。

1947年5月1日,《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周报》诞生于浙南巾子山丛林之中的小方山潘宅。板寮山坪现建有《浙南周报》纪念碑。

这里,还有板寮革命纪念馆与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龙跃同志的墓葬地等红色教育基地,提醒我们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考资料:

1.《坚守浙南十四年》龙跃
2.民国《瑞安县志稿》
3.《文成乡土志》吴鸣皋
4.清代《六科卢氏宗谱》
5.《瑞安民间故事选》普及教育读本 林良爽执编

美编:小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邵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