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年以来,有关基金行业话题频上热搜。比如: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基金经理掀起离职潮、多名顶流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曝光,等等。那么,基金“自购”是否可理解为抄底信号?基金经理离职是否需要赎回?明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是否可以跟仓呢?

4月8日下午,南财号online邀请到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来到我们节目,跟我们共同探讨目前环境下的基金操作策略。

>>点击回顾直播全程<<

南财号online:今年由于市场行情出现了一定回调,近期很多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们开始自掏腰包投资自家基金。对于这种“自购行为”,你怎么看?现在是“抄底”的时候吗?

王群航近期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较多。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9家基金管理人实施自购,规模合计12.05亿元。对于基金的自购行为,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凸显出了公募基金公司及相关基金经理积极主动维护市场稳定的鲜明态度,干脆果断,勇于担当,精神可嘉,同时,股市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很多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也由此提高。第二,凸显出了公募基金公司及相关基金经理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基金市场长远发展前景高度看好的明确观点。第三,凸显出了公募基金公司及相关基金经理总体上具有良好的择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

本轮的这些自购里,很多都给出了明确的、以年为单位的最低持有期限,可以说是从“动作”到“姿势”都全面示范了,投资基金跟仓,这次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那么,跟仓能够赚钱吗?2015年7月份,市场上也曾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自购,相关的基金,大家有兴趣的,自己查看一下累计净值即可。那些高于市场平均的部分,就是公募基金专业化资产管理所创造的阿尔法,非常鲜红靓丽!

如果大家想要跟仓的话,这里我给大家三个提示:1、发起式基金的自购,是否要另外考虑呢?2、新基金中的某些自购,是否要另外考量呢?3、对于老基金的自购,才应该是含金量相对高的。

南财号online:数据显示,三月以来已有60多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都说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发生变更,会对基金产生哪些影响?基民怎么办?是否应该选择赎回?

王群航:对于基金经理的变动,大家不必过度的焦虑,我认为是没啥大不了的!

第一,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就是在基金经理及其他人员的不断变动中发展壮大的。公奔公的,还是在业内,继续正能量;公奔私的,大多数已经没有图像和声音了。有流动,多磨合,不断寻找适合发展的平台,行业的前景只会是越来越壮大和繁荣。

第二,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个公司是因为人员的流失而停滞了、消亡了。最典型的就是老5家、老10家,各个都号称自己是行业的“黄埔军校”,的确如此。曾有人非常形象地说过,如果哪个老公司想搞一次新老员工的大聚会,那就等于是行业大聚会了。公司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不是寄托于某一个人。

第三,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20多年的发展至今,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够一直霸榜。因此,人家动一动,又有何妨呢?更何况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基金经理自身的原因,还有国内国外、市场内外等多方面他无法控制的因素。

第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选产品,还是选人,核心目的都只有一个:想赚钱。如果没有永恒的绩优基金经理,那么何必盯牢一个人呢?哪只产品好,就持有哪只产品。

第五,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说,大家都知道要分散投资,但分散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产品,可除了产品之外,还可以是人----基金经理,即配置的基金分别由不同的基金经理在管理。

南财号online: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年报陆续出台。包括张坤、刘彦春、冯明远、刘格菘等顶流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浮出水面。那么,从这些基金经理的投资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投资的新机遇?股民是否可以跟风建仓呢?

王群航:所谓隐形重仓股,俗指年报、半年报里排名在第11到第20的股票。相对于季报里已经公布的前10大重仓股,这年报、半年报里排名略微靠后的10只股票,就有了一些神秘感,并被赐予了“隐形重仓股”的美名。

从常识的角度,隐形重仓股不一定具有实操价值。第一,“隐形重仓股”的时滞是近三个月的时间。那么,从投资实战来看,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隐形重仓股”股票名单还有实战价值吗?如果股票真的好,在这三个月里可能已经涨过了;如果没有涨,该“隐形重仓股”有可投资价值吗?第二,公募基金行业里,尤其是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方面,不择时是主流,大家专心做的事情是选择好股票,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对于何时会涨,他们绝大多数无法给出明确的预测。如果真有“隐形重仓股”,其实更应该算作为:还没有研究透彻的、但却已经有些看好的股票,如果我给的这个定义准确,大家敢于跟投吗?第三,从时滞的角度来看,季报的时滞更小,仅为年报的六分之一,实战性岂不更强些呢?在季报里,可以把重仓股细分为三类:新持有的、持续持有的、剔除的,岂不是有价值一些。综上,舍近求远,舍大求小,关注“隐形重仓股”,何必呢?

南财号online:最后,关于基金投资,您有什么诀窍可以和我们普通投资者分享一下?

王群航:我最近有两句话讲的比较多。一个是低位区域。如果大家对未来有信心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一个相对的低位区域。想要绝对的百分百的抄到底可能性很小,但低位区域还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很多基金公司都开启自购了,那么这个时候我觉得在一个低位区域建仓是值得大家参考的一个投资建议。另外一个是“牛市买老基金,熊市买新基金”。因为在新基金成立之后,都有不超过6个月的建仓期,那么在这6个月的建仓期里,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买股票?基金经理就有了时间去发挥,岂不更好一些?

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而现在就是处于好做不好发的阶段。现在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在减少。这个时候采取一种反向思维策略的话,在低位区域逐渐加大投资。不敢买老基金,那就买新基金。

最后,如果我们投资者的确是偏保守。市场上也还有很多低风险的产品,比方说:债券基金、中短债基金、货币基金,大家都可以去关注。

(编辑:周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