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色难。

真是这样,父母对待子女常常和颜悦色,而我们儿女们对待父母往往却是横眉立眼,声色俱厉。对外人软,对父母总是很“硬”。

不过,“硬得很没道理”。说明,你我还没长大。呵呵。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对父母柔软开始。

坦言讲,我是人过四十,才真正开始对父母柔软。

01

对父母柔软,是最大的孝顺

《礼记》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以其饮食供养,只是最基本的。然,养可能也,敬为难。

人呢,越是对亲近的人越挑剔,越肆无忌惮。

史铁生在因为双腿瘫痪,脾气坏到极点,把坏脾气都撒在了母亲身上。

每次大发雷霆,母亲都躲在屋外,远远观望,心在滴血。直到母亲因为肝癌晚期,口吐鲜血倒下,心里口里挂念的还是儿子。

他幡然悔悟,“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

史铁生,一想起母亲就特后悔。母亲去世后,他才懂得:对母亲柔软,才是最大的孝顺。

孝顺,没有和颜悦色,都是表面文章。

真正的“孝”,除“养”外,还包括“敬”、“谏”、“全身”、“继志”等。

佛陀在《本事经》里也说:“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

孝养父母多一些笑脸,少一些抱怨,增一分感恩,添一分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对父母柔软,亦是对自己柔软

《史记》说:“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根,亦是我们儿女福德的根。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就我自己而言,我深知父母非常爱我。原来,年轻不懂事,面对父母的唠叨,自己也时常

感到“烦”,总是甩脸色给母亲。

明明知道父母为我们好,可总是一副“排斥”的模样,事后还自责,这感觉太不好了……

其实,排斥父母就是排斥自己。总是和他们“硬”,这排斥、抗争侵蚀着我们的能量,也阻止我们获得生命之根所带来的支持。

只是,我年近四十,才多少明白这个道理。我开始觉知,主动去改变。

没事就给父母打个电话,语气也温和多了,周末回家吃个团圆饭,聊天时间也渐渐长了一些。

《礼记·曲礼上》记载:“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带着一颗柔软感恩的心去做这些,我能感到冲突消失,内在的某种东西在放松,有一种踏实感弥漫。

这种内在的柔软,弥足珍贵。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根。你在“根”上滋养,自己亦会得到滋养。

古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对父母柔软,亦会对全世界柔软

之于父母,大多数人亲密又疏远;之于世界,亦如此亲密又疏远。

《道德经》有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柔能克坚,其实,对父母柔软了,就会对全世界柔软。

“窗外还在下雨,估计下完这场雨武汉的冬天就更冷了。”这是,疫情吹哨人李文亮敲下的琐碎时光。

这样的天气又临近春节,他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叮嘱他武汉天冷多穿衣,多打点儿开水。

母亲每次都说类似的话,他有点不耐烦,这天他还有点咳嗽,也不想让母亲听出来。

挂掉电话,他突然想起过这个春节即母亲的本命年,妈妈48岁了,快要年过半百了。

忏悔之心油然而生,他赶紧又给母亲回拨,母亲只柔柔地说:没事,你那电话费贵……

李文亮写道,那时那刻他发自心底地“想感谢一些人”,感谢亲人,感谢老师,感谢那个孩子,让他知道做错事了逃避,会让自己更后悔;感谢那个说他不耐烦的同学,让他懂得了解别人的感受;甚至他认真地感谢小时候院子里的那颗枣树……

柔软在弥漫……

正如他自己写的那句诗:

“爱自己能触摸得到的人和事物……”

有句话说,柔软的地方,一定会发生柔软的事。

以柔软碰触柔软,以慈悲诚叩慈悲。生命本真的柔软会启迪你,让生命回归柔软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句话: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他们所有的软,都在你那里。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注定渐行渐远;亲情亦注定渐行渐远。

所谓的成熟,也是从你对父母柔软开始。

柔软对父母,至福。

柔软对自己,至诚。

柔软对世界,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