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四月,素以时间、效率和气温为业务根本的国内自贩机行业却经历着有史以来最特别的“旺季”。因为旺季不仅不旺,甚至还有点冷!

在“天下自贩半华东”的华东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有的自贩机运营公司业务停摆,有的下滑严重,有的则因物流紧张面临着商品无货可供的局面。

下游市场的变化甚至冲击到了上游制造商,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种惨淡的气氛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月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由于本轮新冠疫情,直接可能导致9成行业企业业绩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营收下滑50%以上的企业占将达到约35%。

01

淡定的房东,焦虑的运营

熟悉国内自贩机行业的人都知道,近几年在国内自贩机业务领域内,无论风云如何变换,企业如何起伏,总有一群人如武林隐世高手一般的淡定。

他们纵横于各家运营企业之间,捭阖于各种模式之上,在变换莫测的商业合作中赚够了租金,也享尽了甲方的荣耀。

在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昆山市场,一台自贩机的点位成本超过营业额的18%甚至是常态。设备点位成本的快速增长不止在昆山,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一度有媒体评论,今天的自贩机生意的本质已经不是单纯的服务,而是一门地产生意。旱涝保收的房东与焦虑的运营商早已成为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不怕同行来找事,就怕业主来电话!”安徽某地运营企业负责人如是和我们说道。因为多数时候接到业主的电话不是投诉就是要涨价。

经营的辛苦、微薄的收入、高涨的房租在近几年压的运营企业几乎喘不过气。而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则让大多数运营企业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人流下降、物流受限、收入锐减.......

02

卷是常态,难是正常!

如果没有疫情,市场会是这么难么?很多行业老人都心知肚明。

尽管行业市场容量一扩再扩,但扩容的速度远没有后来者入局的速度快。再加上无人零售业务主体属于基础零售业务,近两年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又让这个行业的门槛变得异常的低。因此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就很难避免,一个招标项目有5家甚至10几家企业去争都属于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一些资本驱动型企业的搅局,说不卷恐怕连这些参与业务的企业自己都不信,更何况是别的明白人。

03

创新滞后,困局难解!

相对于5年前行业市场的活跃度,当下自贩机业务创新的脚步可谓是举步维艰。尽管有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破局的重要性,但迫于市场和生存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很难有充足的资源投入到技术革新和业务创新中去。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饭都吃不饱了就别去谈什么面包牛奶了。偶有一些企业即使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创新增长点,跟风者也会很快挤占和填满相关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某制造企业研发副总在接受资讯电话访问时就曾直言,自贩机行业创新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外行进来有壁垒,同行竞争怕跟风。一些企业即使愿意为创新做投入,但决策的过程也会拖的异常的长。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再不会有当年一下定多个方向进行研究尝试的勇气了,因为企业首先得要活着。

当然还会有很多人会问,今年的行业市场一定会是这样难么?

我想说没人会知道,但眼下可能真的是难上加难!

更多人在这个时候选择的不是冒险,而是活着。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无人零售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