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额博
翻译 | 乌云斯琴
满都拉猎鹰
广袤的草原,白山黑水间盛产鹰鹞,鹰鹞是蒙、满皇家贵族 狩猎的好帮手。清末民初,满族人吃俸银官粮,整日游手好闲, 玩鹰架鹞在贵族官宦子弟中成为风尚。呼市新城玩鹰名家姓李, 满族人,人们都称其为“老艺子”。此人得宫廷驯鹰师真传,练 就了捕鹰、驯鹰、熬鹰、喂鹰、鹰捕狐兔的技法。绥远达官贵人、 三旗四县的嘎兰达王爷都请他驯鹰。当时以捕鹰为业的鹰户捕到 一只好鹰“海东青”能值白银40两、青布20匹。
满族父子驯鹰人
20世纪50年代的呼市,每天清晨满族人喝完茶,提鸟笼、架 鹰鹞,齐聚新城鼓楼下的鹰鸟市,玩鹰的胳膊上套着一尺多长的 鹰套,以防鹰的尖爪伤了人。架鹰外出时,他们用一根细绳缚住 鹰腿,一头套在手指上,鹰道上称其为“五尺儿”;为防止鹰被 四周汽车、飞鸽惊扰,鹰把式们做一个皮套戴在鹰头上,玩鹰人 谓之“帽子”。 玩鹰先是选鹰,草原鹰品种很多,满族人喜玩猎鹰, 这种鹰比金雕、草原鹰体小,比鹞子大,体重在二、三斤左右, 满族人称之为黄鹰、红鹰、青鹰、破花鹰,其中以红鹰为上品。 驯鹰第一步是喂鹰,鹰系猛禽,心高气傲,被擒后气性大,以绝 食来对抗主人。这时得注意不能让鹰肝火过旺而生病,要将上等 嫩牛肉用温开水泡白后强行让鹰吃下。玩鹰的主并不像人们说的 游手好闲,风流潇洒。驯鹰是十分辛苦的事情,这些人想驯服一 只孤傲的雄鹰,第一步得让野鹰“上膊”,这一关免不了被凶鹰 抓伤。驯鹰最关键的是磨掉鹰凶猛的性子,基本手段是“熬鹰”。 熬鹰如熬人,捕到野鹰后,晚上得找三个家人或鹰友,三班倒, 人可轮流睡觉,鹰不能睡。白天将鹰用胳膊架到鹰市,新城的鹰 市在鼓楼西落凤街南街路口,这里玩鹰的高手众多,鹰隼、名 鹞荟萃。被熬了一晚上的鹰,看到这么多的同族,也安静下来。 各路玩鹰者聚在一起,探听捕狐抓兔子的猎场,向玩鹰的名家 请教熬鹰驯鹰的经验。待熬鹰一周后,鹰的野性退了些,便开 始驯鹰“跳掌”。鹰在一尺多远的鹰杠上,人将鲜肉放到套袖 上,诱惑鹰往胳膊上跳,并逐渐拉长距离,直到鹰能跳一丈多 远,此时就要上“溜线”了。用十几丈长的“溜线”把“五尺儿” 的一端套在一个铁圈上,穿在“溜线”上,两个人分别站在距 离六七丈的两端,叫鹰的人把“溜线”拴在腰上,举鹰的人用 手抓住“溜线”的另一端。 举鹰的人喊一声“嘿”,叫鹰的人 把胳膊伸出来,鹰便从举鹰人这边飞到叫鹰人那一边。在训练 时还要观察鹰的反应,如鹰从举鹰人往叫鹰人那边飞时,飞得 低飞得直、见到猎物(鸽子、家鸡等)能兴奋、能挺身凝视就 算驯练得差不多了。熬鹰如达到“头似松塔,眼如芝麻,尾似 耷拉”,说明鹰已经驯化了。
回族驯鹰人安钧
养鹰的目的是鹰捕兔。呼市人放鹰多在郊区大黑河西岸与 和林、托县一带。 新旧城回民区有几位放鹰高手,九子、马幸才、 吴大牙、安钧,他们常去达茂旗召河、四子王旗草原上放鹰。 鹰猎兔最好是在平坦的草地上,达茂旗召河一带芷芁滩里兔子 最多,兔子白天怕鹰鹞狐狼攻击,夜里出来活动,它们在地上 刨一个小坑,以灰毛做保护色伏在里面不动,只有当人走近它 才会跃起,被猎兔人发现。鹰捕兔前先得给鹰清膛,用一种绵 草包上牛肉喂鹰,将鹰嗉子肉的油刮出,使鹰有强烈的饥饿感 在鹰的背上装一个牛骨做的小垫板,板上拴一只小钢铃,放鹰时铃能响,人可闻 声寻鹰。在野外放鹰前最好找几个老乡做向导,他们每天放羊,哪个草滩上有兔窝, 他们最清楚,既可引猎又可帮助猎人惊兔。每年进入10 月,草色染黄,草稀兔肥, 放鹰时举鹰人站中间,每隔两丈站一人,两边人排成“人”字形,这样兔子一惊出, 鹰可以立即看到。举鹰人胳膊一给力,鹰双腿一蹬从套袖飞起,一个俯冲就将刚 出“卧子”的兔子腮帮子抓住,真是“兔起鹘落”。兔子让鹰的双爪弯成弓形动 弹不得,猎鹰人冲上去帮助鹰将兔子摁住,之后选最好的肉慰劳一下猎鹰。玩鹰 的满族人吴大牙、柱子,当时一天能捕十几只兔子。
捕获第一只兔子
辛亥革命后,新城的满族人被断了俸银官粮,吴大牙等玩鹰人,在秋冬季节仍 然牵狗架鹰捕狐兔,卖掉后也能补贴一些家用。满族人习惯玩猎隼,这类鹰体轻、 好驯化、较敏锐,外形也俊美。蒙古人则更喜欢草原上有苍鹰之王美誉的金雕, 金雕在鹰类家族中体形最大,展翅有两米多长,鹰爪如刀叉,羽金黄如披金甲, 二目锐利,能视百里之外的猎物,捕万米高的鸿鹄,擒草原上的狐狼。金雕性烈, 非马背上民族而不能驯服。
放鹰
隐蔽
上世纪70年代末,新城玩鹰的吴大牙、柱子等老一辈人都相继故去,玩鹰 的人十分少了。当下呼市玩鹰人的汉人只剩下前几年呼市军分区军干子弟老猎手 宋小飞,目前唯有旧城回民区的安钧等人成为满族驯鹰人“老艺子”的传承人。 安钧以驯养猎隼、红鹰、青鹰为主,从捕鹰、熬鹰、驯鹰、放鹰捕兔、为鹰治病, 总结了一整套驯养鹰的经验,家中收藏了一套珍贵的驯鹰工具,其中有阿拉伯王 室珍品,成为呼市鹰行的大玩家,连北京的玩鹰者都来向他请教满族驯鹰法,远 在中东的阿拉伯王室成员也慕名来观赏他的红鹰。
紧追不舍
捕获猎物
安钧老先生不仅善于驯养猎鹰,还十分珍爱猎鹰,从不提倡用强迫手段驯鹰, 老先生以为鹰通人性,人要善待猎鹰,用心去指导它“上膊”“溜线”捕猎的技法, 只有善待鹰,以鹰为友,鹰才能顺从,与玩鹰人默契合作。玩鹰人都要遵守一条行规, 立秋时节捕鹰、驯鹰,冬季捕兔、玩鹰,春节过后要放鹰归山,让爱鹰回归自然, 寻找配偶成家生子,繁衍后代。
安钧和他的鹰友额博、伊丽嘎、老马
捕获猎物
攻击
年轻的玩鹰人
统筹 白音宝力高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