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冯创志

环保过滤产业是目前世界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作为其核心部件的膜产品,国际上众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但在国内,这一高分子领域的研发多年来却鲜有建树。在国家全面开启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而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企业家曾国明却通过二十载不懈努力勇攀过滤膜这一高分子领域的研究高峰,研发出高效中空纤维滤膜。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江门恩平市创蓝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公司老总曾国明指着一排正在测试的新风机高兴地对记者说,利用他发明的中空纤维微孔滤膜产品,完全解决了国内一些环保过滤产品中需要通过化学、物理等过程过滤产品的难题,通过微孔滤膜纳米级的自然进出气孔,就能过滤完全纯净的空气和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污染企业步入环保事业

20世纪90年代,曾国明开始承包恩平当地水泥厂,并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前后承包过6家水泥厂共9条生产线。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迷上环保产业。

对此,曾国明向记者解释个中原因:从事水泥行业20多年,虽然钱也挣了,但却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曾国明深深意识到,空气污染正成为环境的大隐忧。

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一位中科院的教授。该教授告诉他,一种名为中空纤维滤膜的膜技术的研发关系到未来众多环保产品的应用,国内甚至国际上还没有科研机构研发出高效的过滤膜,而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作的过滤膜技术能制造出高效过滤膜,当时,这种膜技术已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教授邀请曾国明出资共同研发这一项目,曾国明当时想,自己如果也能为国家攻克这一难题,也算是实现人生的价值。

1998年,曾国明全面退出水泥建材行业,转而投入全副精力和大量资金,开始和中科院教授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当时有人在背后嘲笑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搞这种研究简直是瞎胡闹。对此,曾国明付之一笑,继续埋头研发。

自制流水线生产中国膜

在与中科院合作研究了三年却没有产生科研成果后,曾国明决定独自对此项技术继续进行研究,历经了1000多次试验、100多次流程改造,2007年,曾国明终于迎来研究曙光,科研成果做出来了。然而让他头疼的问题也来了,小试出来了,后面还有中试、中试放大、大试,最后才能形成生产线。

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是国内首创,国内没有生产设备。曾国明利用他做水泥厂时认识的机械知识,摸索着开始自己研发流程线,历经了三年多时间终于把中空纤维滤膜试验出来,至此曾国明基本掌握了TIPS法微孔滤膜的制作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研究出来后,曾国明开始自己设计研究生产线,通过不断地安装、加工、改造、调试,最后生产出来的中空纤维滤膜终于形成规模化生产,其质量超出了所有专家的预想。曾国明表示,当时研究的预想是1平方米面积的膜能过滤水通量达到每小时400公斤就是很好的膜了,结果生产出的膜滤水每平方米小时通量就能达到3200公斤。研究成果在2007年刊登在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期刊第三期上,却遭到很多行家的背后嘲笑:虽是热致相分离法制作超高通量膜技术,但世上是不可能有这么高通量的膜,除非膜丝全断了。然而事实是,经过测试居然每根膜连漏点都没有,其质量甚至大大超越国外产品。

随着一根根由他自研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中空纤维滤膜生产出来,曾国明终于攀上了制膜行业的高峰,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渊膜”。

将产品推向世界成为目标

随着“绿渊膜”研发成功,近几年来,曾国明开始研究生产滤水器和空气净化器产品,其生产的净水器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验总大肠菌群,加标原水,5个样品过滤后去除率100%,浑浊度去除率99.2%,而国家对去除率的要求是≥80%,大大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同时该产品还拿到广东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部国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渊膜”的成功,也惊动了一些巨贾,更惊动了环保科研界。出于营商的动机,不少商家向他表示出资上千万元购买这个专利和项目,都被他婉言谢绝。曾国明表示,国家提出企业要在关键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而“绿渊膜”就是要在关键领域打破国外的产业垄断,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他的目标是能够将“绿渊膜”系列产品发扬光大,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个产品推向世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