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象”的词条在微博热搜上挂了数日。

一头来自曹家巷的卡通萌象,突然出现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成为核酸检测的劝导志愿者,不仅“萌化了”居民网友,更“圈粉”无数,引发了持续的关注。

4月11日的下午,火了数日的“曹家象”正式接过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颁发的特聘聘书,成为了曹家巷社区的特聘生活委员!

作为曹家巷社区专属IP,白羊座、B型血,性情率直的“曹家象”,成为了成都第一个持证上岗的社区虚拟工作者。他会每周“上班”,会跟曹家巷的居民们时常见面,会常态化地参与社区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4月8日“曹家象”在社区核酸检测服务中的“惊鸿一瞥”并非临时起意,也绝非“图个新鲜”。从设计诞生,到初次亮相,再到聘用上岗,“曹家象”要走的,并不是“火一阵子就凉”的“流量路线”,而是长久可持续为社区治理发挥作用的“实干路线”。

如果说在社区疫情防控中,让虚拟卡通形象参与志愿劝导是种暖心的创意,那么在社区治理常态中,让虚拟形象担任服务居民的工作者角色,则无疑是一项突破和创新。小小萌象背后,藏着怎样的大“玄机”?

专属于曹家巷人的“曹家象”

“曹家象”火了之后,驷马桥街道办的刘书记给周子书发了条感慨的消息:“街坊们觉得好,那就是真的好!”

“曹家象”出自于曹家巷社区引入的社会组织“地瓜社区”团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社会设计教研室主任周子书正是“地瓜社区”的创始人。

其实周子书也未曾想到过“曹家象”亮相后会如此受欢迎。4月8日,当“曹家象”出现在社区疫情防控的宣传一线后,曹家巷社区的各个居民微信群都“炸开锅了”,几百条几百条地弹出消息对话,从“曹家象”聊到曹家巷,从新曹家巷聊到老曹家巷,好像从这一个话题瞬时钩出了无数的共同语言与共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家象”持证上岗

“引发共情、唤起归属”,在周子书看来,这是“曹家象”能够大受欢迎,从而对社区工作发挥正面效益的重要原因。作为社区专属IP形象,“曹家象”并不只是外形可爱,其设计与出炉,本身就是藏着“玄机”的。

地瓜社区工作人员李鸿瑞是参与设计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社区以“你心中守护社区的人长什么样?”为主题,陆续在居民中征集卡通形象,并在征集的100多份作品中,让居民们自己票选。“曹家象”的雏形就此被选出。

此后,曹家巷社区又与地瓜创新的设计小伙伴沟通进行了一些修改。比如,加上了代表金牛区的牛角,以及,加上了一顶有着“曹家巷”首字母“C”的工人帽。“曹家巷以前曾是工人聚集的地方,工人帽体现的是老曹家巷人的集体回忆”,李鸿瑞说,最终出炉的“曹家象”,切切实实是专属于曹家巷人的“曹家象”。

“曹家象”出面,“事半功倍”!

其实,“曹家象”的卡通形象出炉后,让“曹家象”参与社区防疫,是曹家巷社区的年轻工作团队提出的想法。

他们觉得“曹家象”可以“三次元”化,实地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试一试。于是李鸿瑞钻进了“曹家象”的玩偶外衣走上了街头。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效果出奇的好。

李鸿瑞说,当“曹家象”提醒往来居民做好防护、进行核酸检测时,每位居民都是笑意盈盈的。没戴好口罩的嬢嬢会马上戴上口罩,尚未核酸检测的居民经“曹家象”这么一提醒,也马上转弯去到社区核酸检测点前排队,甚至主动询问点位在哪……

这让李鸿瑞想起了两年前,曹家巷社区连夜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一个晚上。“居民通宵排队,志愿者维持秩序,大家都十分辛苦,当中不免会有焦躁和紧张。”当时的李鸿瑞就是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之一。

此后,曹家巷社区的工作团队与地瓜社区共同碰撞,想出了设计社区虚拟卡通形象的点子。他们设想,如果有一个可爱的虚拟形象在疫情防控以及社区工作中进行宣传劝导,或许就能缓和大家的情绪。“曹家象”就是这样诞生的。

“因为很多时候,居民们的情绪并不是针对某个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的。”而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则能够成为一个更加柔性的纽带,或者说是一种正向的沟通方式,让沟通更加积极和顺畅。

“曹家象”出街后,一位居民告诉李鸿瑞,有邻居在群里发了一则“曹家象”的短视频,自家孩子把这个视频反复看了15遍。

这让社区的每个人都很感动。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体现。“‘曹家象’就像一个打破当下社区‘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氛围的介质”。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走街串巷劝导疫情防控秩序的“团宠”,谁会忍心不“买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家象”持证上岗

要发挥长效,而不只是“火在当下”

4月11日,“曹家象”被曹家巷社区正式授予特聘聘书,成了一名持证上岗的正式社区成员。未来,“曹家象”将每周“上班”一天,作为一名特聘生活委员,他将负责消防安全、政策普及、防火防盗宣传、献血宣传等等,“去社区做它该做的工作”。

小小的萌象上岗背后,其实汇聚了众人的智慧。地瓜社区团队与曹家巷社区团队针对“曹家象”的功能和定位,不断碰撞新的点子,金牛社区发展基金会对其进行资助,而社区居民也集思广益,随时提出新的建议和想法。比如让“曹家象”代替志愿者上门去做“人口普查”、用“曹家象”的形象做文明指示标识的logo……

“可持续性”,是曹家巷社区的工作团队提到“曹家象”时会不断提及的关键词。作为曹家巷的一个符号,一个居民深层次的链接,“曹家象”被寄予发挥长效的期望,而不仅仅是“火在当下”。

当前,曹家巷社区正建立志愿者体系,“曹家象”也将由志愿者轮番担任,就此变成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作。

关于未来,李鸿瑞甚至认为,“曹家象”可以走出曹家巷,跟其他社区互动,参与更多不同形式的社区工作。

“它可以走出曹家巷,其他社区也可以走进来。”李鸿瑞认为,在成都,未来的社区都可以有自己专属的卡通形象。这些形象出来后,还可以举办一些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比如唱歌比赛,跑步比赛等等,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但他并不提倡盲目跟风。他强调,“曹家象”的诞生,建立在真正了解社区的文化属性,以及了解社区工作痛点的基础之上,具备社区鲜明的特征和文化属性,“如果只是单纯复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曹家象是一个正面引导的‘榜样’。”他说,可以看到的是,曹家象激发了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的配合度、参与度。“未来,社区会满足大家对它关于‘榜样’的想象和定义。”他举例,比如,走进社区困难人群家庭,进行募捐活动等等。一些容易引起情绪的社区工作难点,比如居民纠纷调节等等,也可以派“曹家象”去“灭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家象”持证上岗

“爆火”背后

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场域

“曹家象”所引发的热烈讨论,有外形的“圈粉”,有形式的新奇,更有着对于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探讨。

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社会建设教研部主任陈藻看来,“曹家象”作为社区文化品牌真正的创新内核在于,通过“共治+”品牌的有益探索,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实践场域。

基于本社区在地文化而设计自身的社区文化品牌,同时能够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加强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情感反应,对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给予及时回应和肯定,“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效能治理的题中要义”。

陈藻认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一个现实的治理状况是,城市中的社区大多为“陌生人社会”。当面对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如果社区居民将其视为“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那势必导致“高治理成本,低治理成效”的基层问题。这样一来,社区居民过度依赖政府管理、自治主体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最终会导致治理的低效,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合力。

而要真正形成“共治共同体”,其核心在于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要形成共同意识和价值观。因此,“曹家象”一亮相,便以创新的社区品牌形象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进而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她看来,进入“共治”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要从管理“精细化”走向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而“大城善治”的题中要义,就是通过党建引领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激发社区活力,让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实现精准对接。建立融洽的社区文化和密切的邻里关系,是必要的实现路径。

基层党组织通过“曹家象”这种老少咸宜的社区IP传递价值观,不仅能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缓解因疫情而带来的焦虑心理,还能够使社区、物业公司和志愿者的工作得到更多居民的信任和认可。因而实际上,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有效和积极的沟通方式。

“传统的基层组织和社会动员模式是以‘自上而下’的层级式单向推进为主”,陈藻表示,而以“曹家象”文化品牌激发社区主体的认同感,能够“自下而上”地打破社区居民在精神层面的隔阂,吸引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区居民关心和参与社区事务,实现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利益勾连。“基于此,其治理效能不仅在于‘有效沟通’”,更是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实现“行政和治理都有效”的一次创新。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彭祥萍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