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良心是靠不住的,法规制度才是管长远的,正所谓“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制食品相关报道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付彪

近年来,自制食品药品在网络上盛行,从咸菜、腊肉、腐乳到果酒、饼干和糕点,再到减肥酵素、压片糖果、中药茶饮,这些产品被商家打上“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作”标签,深受不少消费者青睐。但与此同时,商家无生产经营资质、无相关标签等问题也被频频曝光。这些在网络上大卖的自制食品药品,真的安全吗?

自制食品药品的安全不能光靠商家的良心来保证。无论商家把自家商品夸得如何天花乱坠,都只是一面之词。退一步讲,即便商家恪守良心,自制食品也不可能都是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作的;即便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作,也不能保证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

事实证明,许多时候良心是靠不住的,法规制度才是管长远的,正所谓“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前些年,网售自制食品刚兴起时,因缺乏对应法规制度,导致陷入治理困境。2015年10月,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弥补了这一空白,包括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其许可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第三方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网络销售食品监管,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先后细化了入网经营者、平台的义务要求和监督管理制度。从经营者到第三方交易平台,从准入机制到消费者权益保障,可以说现有规制网售食品的法律法规已经很完善。就自制食品而言,既然选择上网交易,就应当按照网络食品交易规则对其实施监管,而不能处于“脱管”状态。

至今为何仍不时曝出网售自制食品药品无生产经营资质、无相关标签等问题?原因并不难找:一方面在于网售自制食品的人对所销售的食品类型“分不清”。目前我国法律规定,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不需要进行登记。不能不说,多数自制食品的人选择上网交易,要么不懂法,要么钻了这个空子。另一方面则是平台方没有很好尽到审核把关的责任。比如,有的自制食品店虽然在包装上贴了标签,也标明了相关信息,但其生产许可证是虚假的。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自制食品药品“上网”,监管执法必须“上心”。一方面,强化平台责任。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已通过多种责任连带形式明确了平台的担责情形。平台要依法建立资质审核、纠纷调解、消费权益保护等复管理制度,全链条对网售自制食品药品实施监管。另一方面,强化部门执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售食品药品的巡查,联合平台构建便捷高效的预防机制,对不履行监管责任、法定义务的平台和经营者依法实施惩戒。

此外,消费者也应树立安全意识,对自制食品药品的安全风险,不能一味追捧,还应增强甄别和判断能力;在购买自制食品药品时权益受损,不能一味隐忍,可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以倒逼网售自制食品行为合规。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