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河曲政协征稿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己。今日的美丽河曲,由历史的尘埃里走来。千年轮回,只在一瞬。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其历史,风俗、古迹、人物、文化、产业等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潜心追根溯源,倾情寻脉觅魂,觅其源、清其流、瞻其前,虑其后,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印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扬乡贤对本乡本士的热爱,搜集家乡的各种史料:建筑,地貌、古会、墓碑、族谱、民歌、风俗、传说,娓娓道出村姓源流和家乡琐事,创作出溢满乡情和温情的村志文稿。寄望这部重视乡土历史文化的作品,唤起我们对昨日,对乡土的根的重视。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留住我们的根。

涧沟村情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介

涧沟村地处河曲县沙泉镇东南部,距离县城7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33平方公里,涧沟村东近新尧村,西邻高家会,北靠戏皇,南抵卧牛湾。朱家川河从东往西流经本村,神府公路、神朔铁路贯穿东西。全村耕地面积1340亩,林地面积3653.9亩,户籍人口92户216人,常在村居住的有35户70人,低保户9户11人,特困户1户1人,残疾人口8户10人,中共党员9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

传说我们村原名叫江沟子村,住着十几户人家,大约八十余人。立村以来只住着一户人家叫陶万春,靠土崖打了俩间窑洞住下来。接下来李姓由李家沟搬来,苗姓由高家会搬来,张姓由围坪迁来,定居下来后成为坐地户。紧接着杜姓从沙泉搬来,由于他们勤劳能干很快成了村里的冒尖户。文武坡范广成老人帯着三个儿子住在涧沟村的北面名叫花儿嘴,因为这是一条沟,沟对面有个泉眼,能解决吃水问题。住下来以后开荒种地维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革

1947年进行了土地改革,随后有火山来的王姓、夏墕李姓、青阳塔杜姓,他们都分了土地。1953年成立了合作社,当时入社13户。1954年和李家沟、新尧组成三合社。1958年大炼钢铁,1960年入食堂吃大锅饭,文化大革命。村里先后办起了小学,当时上学的孩子还挺多。随后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口号。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在过去那个年代,我们村主要以种小杂粮为主,具体有:豌豆、莜麦、葵花、糜黍、老黄谷、土豆、玉米、油料作物等。

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到村,聪明有头脑的人转向小本买卖,胆小的人只能在家种地赚取一点零钱。在后期的二、三十年里人们逐步改变思路、自谋职业出去外面闯荡,有的打临工、有的人学司机、还有的学其他技术。随着运输业的兴起,我们村涌现出十多个运输个体户和好多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

2013年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以来,因贫困发生率高而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当时有35户76人纳入贫困户,2016年整体脱贫退出。2014年---2019年由县人社局帮扶,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扶贫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社保政策兜底。2016年整村提升推进项目,投资23万元新建300平米的马铃薯储存窖;2017年投资55万元新建了100KW村级光伏电站。2019年新建文化活动中心150平米、广场硬化4000平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电子商务配送点、爱心超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供稿:东新尧村涧沟小组

编审:张开明